新能源汽車的蓬勃興起,正引領著一場電池技術的革命。在這場變革中,固態電池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隨著機器人、AI眼鏡等智能設備的普及,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日益增長,為固態電池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作為國內新能源領域的佼佼者,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新能源”)積極投身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實力。
固態電池,作為一種采用固體電極和電解質的創新電池技術,摒棄了傳統鋰電池的電解液,從而實現了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相較于傳統鋰電池,固態電池在續航、安全、便攜性及循環壽命等方面均表現出色,成為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的理想選擇。
在全球電池市場中,長虹新能源早已占據重要位置。公司具備年產數十億只各類電池的生產能力,銷售網絡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其中,堿性電池連續13年穩居全球第四、中國第二的寶座。2023年4月,長虹新能源通過并購聚和源公司,進一步拓展了在物聯網、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的布局。
如今,長虹新能源旗下的聚和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也是國內智能穿戴鋰電池和廣東省電子煙電池的行業標準制定者。公司擁有深圳、湖南兩大生產基地,年產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超億只。
盡管固態電池的前景看好,但要實現技術量產仍面臨諸多挑戰。聚和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固態電池在材料、生產工藝、生產成本以及電解質成膜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科學難題,導致量產之路尚需時日。
面對這些技術瓶頸,聚和源公司積極謀劃,從界面優化、材料創新、工藝改進等多個方面展開探索。公司與國內知名高校緊密合作,共同研發固態電池的關鍵技術,聚焦電解質材料和界面優化等核心領域。同時,聚和源還致力于硫化物/氧化物電解質、鋰金屬負極等核心材料的研發,以及硫化物、聚合物等全固態體系的同步研發。
在不懈努力下,聚和源公司已成功研發出凝膠電解質技術。該技術有效解決了界面接觸難題,展現出良好的兼容性和高安全性,同時還可實現原位固化。凝膠電解質電池具有寬溫域性能,能在-40°C至60°C范圍內穩定工作,遠超傳統液態電池。據透露,由聚和源研制的凝膠電解質電池已實現25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并有望于今年搭載在機器人上。
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將達到30億元,2030年則有望突破200億元。面對這一巨大市場潛力,聚和源公司已啟動固態電池試驗線建設,并計劃于今年實現半固態電池量產,2030年推進全固態電池商業化。通過采取“短期半固態過渡+長期全固態突破”的雙軌戰略,聚和源在固態電池的關鍵環節取得了顯著成果,為推動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