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各大企業紛紛通過自主研發或與合作伙伴攜手,推出各具特色的解決方案,力求在這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近期,根據多方收集的數據及企業動態,智能輔助駕駛行業的競爭格局與技術水平得以全面展現。在這場技術盛宴中,比亞迪與小鵬汽車作為自研勢力的佼佼者,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比亞迪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階智能輔助系統,便是其全棧自研實力的最佳證明。與此同時,小鵬汽車與理想汽車也在這一領域持續深耕,不斷推出創新功能。
然而,并非所有企業都看好車企的自研模式。博世智能駕控系統中國區總裁吳永橋曾公開發聲,指出主機廠每年投入巨資進行全棧自研,不僅成本高昂,性價比也值得商榷。他認為,未來中階智能輔助駕駛將成為行業標配,這一領域的研發應更多地交給供應鏈企業來完成。
在這一背景下,華為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異軍突起,被視為行業內的另一股強大力量。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首席執行官靳玉志透露,已有7家車企的10個品牌計劃采用華為的乾崑解決方案,預計搭載華為智駕系統的汽車將超過50萬輛。這一消息無疑為華為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的布局注入了強勁動力。
與比亞迪、小鵬等車企的自研模式不同,華為采取了更為開放的“朋友圈”策略。華為在汽車業務上推出了三種合作模式:零部件供應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智選車模式。零部件供應模式主要面向寶馬、比亞迪等車企,提供核心零部件;HI模式則通過與北汽極狐、阿維塔等企業的合作,將華為的智能解決方案深度融入車型之中;而智選車模式則是華為與車企深度合作的典范,華為不僅參與產品設計、營銷及銷售,還將這些車型納入華為體驗中心進行展示,問界、智界等車型便是這一模式的杰作。
盡管上汽集團曾明確表示要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但面對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迅猛發展,上汽集團也選擇了與華為合作,共同推出尚界車型。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上汽集團對華為技術實力的認可,也反映了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已成為車企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
然而,隨著華為合作伙伴的增多,一些質疑聲也隨之而來。部分觀點認為,賽力斯、江淮等車企在獲得華為技術支持后,雖然實現了銷量的增長,但在核心技術掌握方面仍顯不足。這些車企能否獨立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優質車型,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