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車市場再次掀起波瀾,哪吒汽車的母公司合眾新能源被曝出申請破產審查的消息,將公眾目光引向了這個行業的殘酷競爭和淘汰賽。
眾多網友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表達了對哪吒車主后續維修保障等權益的擔憂,紛紛提出疑問:“車企破產,我們車主怎么辦?”“車機服務功能還能保障嗎?系統能否繼續更新?”“車輛出現問題,去哪里維修保養?”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哪吒車主,也是眾多新能源汽車車主共同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從威馬、高合到獵豹,再到如今的哪吒,多家企業接連退場,不僅揭示了資本泡沫的破裂,也讓包括40萬哪吒車主在內的眾多新能源車主陷入了“用車權益保衛戰”的漩渦。據統計,新能源車企的倒閉數量在逐年攀升,到2023年底,能正常運行的新能源車企僅剩40多家,相比2018年的巔峰時期減少了超九成。
這些倒閉車企中,超過半數已無售后服務中心,部分由合作方接手售后服務,其余的則選擇成立專門的售后服務團隊。然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24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申請破產或長時間不生產的新能源車企涉及的存量車主已超過16萬。這意味著,這些車主可能面臨修車時間延長、配件短缺甚至無處修車的困境。
車企退市后,維修保養體系的崩盤給車主帶來了三重壓力:配件短缺、技術壟斷和天價維修成本。以哪吒汽車為例,由于核心供應商寧德時代的斷供,其電池、電機等配件缺貨率超過90%,維修周期長達3個月。而二手車主更是面臨電池更換成本高昂的問題,有的甚至超過車輛殘值。
保險市場的反應也進一步加劇了車主的困境。多家險企已將哪吒車型列入高風險名單,保費同比暴漲40%。部分保險公司更是直接拒絕為已倒閉車企的車輛提供商業險,導致車主在發生事故或保險到期后可能面臨“無險可保”的境地。二手車市場的反應同樣不容樂觀,新能源二手車殘值遭受毀滅性打擊,交易周期延長,價格被壓低。
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屬性使其高度依賴車企的持續技術支持。企業一旦退市,車機系統或面臨“斷更”風險。如今的新能源汽車App已成為用戶與車輛連接的核心樞紐,涵蓋遠程控車、電池健康度監測、充電樁查詢等眾多功能。然而,隨著車企的破產,這些功能可能面臨失效的風險。哪吒汽車App自今年1月起頻繁出現斷網問題,導致藍牙鑰匙失效、遠程控車失靈等故障頻發。威馬汽車破產后,其隨行APP也形同虛設,車機系統大面積宕機,軟件Bug無人修復。
面對車企倒閉后車主權益受損的問題,專家呼吁建立“售后責任基金”。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綜合交通發展研究院教授鄭翔建議,對汽車生產技術制定更嚴格的標準,強調關鍵配件的統一,并要求企業對個性化配件承擔更為嚴格的保證責任。和義觀達律師事務所主任胡松松則提出建立“車企售后責任基金”,強制企業按銷量交納保障金,明確主機廠為“三包”責任的最終承擔方,并推動第三方售后認證體系打破品牌壟斷。
汽車流通協會專家王萌也曾提出類似建議,規定車企為每輛售出的新車建立售后保障基金,由相關部門監管,在一定年限后再將資金返還給車企。這樣即便品牌破產退市,仍有一定資金用于車機系統維護、零部件供應等,以保障消費者的售后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