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激烈的價格戰已經對行業造成了深遠影響。據業內人士梁林河透露,自2023年起,新能源重卡市場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導致400度電動重卡的售價從70萬元大幅下跌至2024年的45萬元左右,甚至有廠商將價格壓低至40萬元以下。這一趨勢不僅讓部分車企不惜賠本銷售以搶占市場份額,還使得整個行業的研發投入受到嚴重擠壓,技術迭代能力面臨喪失的風險。
梁林河指出,價格戰不僅讓新能源重卡行業陷入低端競爭的泥潭,還限制了市場的拓展。目前,許多車企仍然局限于幾款常規的電動車型,主要聚焦于400公里運輸半徑的短途倒運場景,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缺乏創新。他強調,重卡的實際應用場景遠不止于此,許多細分領域既缺乏適配的電動化產品,也缺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電動化解決方案。
以快遞快運市場為例,梁林河分析指出,該領域至今未出現適配的4x2大電量電動重卡產品。由于高速公路按軸收費政策,快遞快運主要使用4x2車型,但這些車型受制于雙軸結構,承載能力較弱,難以搭載大容量電池組以滿足長途運輸需求。這種技術矛盾導致該細分市場長期缺乏有效的電動化解決方案。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新能源重卡行業亟需加快技術突圍,尋找新的市場空間。梁林河認為,4x2大電量電動重卡的發展需要解決電池技術的雙重矛盾,既要增加電量以滿足續航需求,又要符合法規對車輛軸重和承載能力的限制。目前,單純提高電芯能量密度已接近物理瓶頸,因此技術突破需要轉向電池包結構的優化。
三一重工等領先企業正在開發定制化電池包,通過精簡結構、優化材料,實現輕量化設計,以降低電池重量,解決4x2大電量電動重卡的困局。智能化也被視為新能源重卡技術升級的另一核心。梁林河指出,當前國內電動重卡多停留在“油改電”模式,而歐洲燃油卡車已普遍搭載L2+級智能駕駛功能。為此,三一重工即將推出的新一代電動重卡采用正向新能源平臺,全系標配L2+級智能駕駛系統。
梁林河進一步分析,通過規模化量產,線控轉向機等智能駕駛系統的成本將大幅降低,從而推動智能駕駛從“實驗室”走向“標配化普及”。他強調,只有批量搭載智能駕駛系統,才能倒逼供應鏈成熟、降低技術成本,最終形成市場拐點。
除了電池技術和智能化,梁林河還呼吁新能源重卡行業回歸理性競爭,開拓更多應用場景,擴大市場邊界。他認為,重卡實際應用場景的多樣性遠未被充分挖掘,行業應加快技術創新,推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電動化解決方案。
面對當前的行業危機,梁林河表示,新能源重卡行業亟需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他相信,隨著三一等企業推動電池輕量化與智能駕駛普及,電動重卡有望突破場景桎梏,在快遞快運等領域開辟新的市場空間。這場危機,或許正是新能源重卡行業真正轉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