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這家曾在中國汽車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合資企業,近期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揭示了其面臨的嚴峻挑戰。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僅為687.4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2.68%,凈利潤更是虧損了驚人的266.88億元。更令人擔憂的是,上汽通用的總資產減少了41%,至518.27億元,而凈資產已經為負,達到了-101.91億元,標志著公司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困境。
然而,在困境之中,上汽通用似乎找到了一絲曙光。總經理盧曉透露,公司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了12.9萬輛的銷量,其中3月份單月銷量(含出口)突破4.7萬輛。尤為重要的是,公司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這表明其經營策略正在從單純的追求銷量轉向追求量與利的平衡,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
上汽通用作為上汽集團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各持50%的股權,而另一半則由通用汽車通過其旗下兩家公司持有。回顧歷史,上汽通用曾在2010年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首個年產銷量突破百萬輛的傳統乘用車公司,2017年更是達到了200.02萬輛的巔峰。然而,自那以后,公司的銷量便逐年下滑,至2024年已經遭遇了連續的重大打擊。
那么,這家曾經的車企巨頭究竟遭遇了什么呢?分析指出,市場轉型是一大挑戰。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崛起,滲透率已超過50%,上汽通用的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被自主品牌不斷擠壓。同時,公司推出的新能源產品如別克E5、凱迪拉克LYRIQ等并未達到市場預期。高昂的成本也是一大問題,包括技術引進成本、研發本土化投入以及渠道庫存壓力等,都加劇了公司的財務負擔。
面對困境,上汽通用并未坐以待斃。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與轉型嘗試。首先,戰略上進行了調整,啟動了“油電同智”戰略,并計劃推出全新的“逍遙”超級融合架構,目標是到2026年使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50%。同時,公司在2025年上海車展上發布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加快了插混車型的布局。其次,在運營上進行了優化,通過裁員、經銷商網絡整合以及“一口價”銷售策略等措施降低了運營成本。最后,在股東支持方面,中美股東就續約談判進展順利,計劃通過技術本土化和供應鏈調整來重振公司的競爭力。
盡管上汽通用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了銷量的回升和連續兩個季度的盈利,但公司的長期轉型之路仍然充滿挑戰。新能源產品的盈利周期較長,燃油車市場持續萎縮,以及中美股東在控制權和技術路線上的潛在分歧,都是公司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