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風起云涌的今天,由特斯拉引領的一眾新興勢力,已在成本、效率、質量和性能上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在此背景下,雷克薩斯宣布在上海獨資建廠,專攻純電動領域,其戰略意圖清晰明了。
然而,雷克薩斯若想在純電領域站穩腳跟,就必須摒棄燃油車時代的輝煌,不能像母公司豐田那樣在電動化戰略上猶豫不決。雷克薩斯需要像當年專為北美市場而生時那樣,重新定位中國市場的豪華純電產品,與特斯拉、比亞迪、華為“四界”、理想、蔚來、小米等品牌展開激烈競爭,同時也不能忽視正在積極轉型的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
面對這一挑戰,雷克薩斯必須下定決心全力以赴投入純電領域,這無疑是破局的關鍵。而如何實現“豪華”的再進化,則是雷克薩斯面臨的另一道坎。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豪華”的定義已與發動機無關,包括保時捷、寶馬、奧迪、林肯、凱迪拉克等品牌都需重新審視“豪華”的內涵。
雷克薩斯不僅要與燃油車時代的對手BBA繼續較量,還要在純電賽道上探索新的玩法。在純電領域,雷克薩斯并非行家,真正的王者是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興勢力。純電賽道的豪華標準尚未明確,是“彩電、冰箱、大沙發”,還是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這些都值得雷克薩斯深思。
在這方面,奔馳提出了“可持續豪華”的戰略理念,包括可再生材料、碳中和、人機交互等。而雷克薩斯則需要跳出階層與購買力的局限,從目標用戶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出發,重新定義“新豪華之道”。
雷克薩斯還需面對如何打造“科技智能體”的挑戰。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電動化上半場已近尾聲,智能化成為下半場的競爭焦點。特斯拉、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汽車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科技實力。雷克薩斯需要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機系統等方面做出選擇,是全棧自研還是與外部伙伴合作?
值得慶幸的是,雷克薩斯選擇在上海獨資建廠,這意味著它將更接近“科技智能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有機會近距離共享中國科技廠商的最新成果。雷克薩斯需要向特斯拉、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學習,將自身的“造車”優勢與科技企業的智能化優勢相結合,打造出更具“科技范”的品牌形象。
事實上,豐田早已開始在中國市場的科技布局,建立了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并與中國科技公司展開合作。雷克薩斯作為豐田電動化的先鋒,在中國市場肩負著重要使命。對于雷克薩斯而言,純電、豪華與科技智能體這“三道坎”都不容易跨越,但轉型之路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