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系統“海衛”近日成功完成了海上試驗,標志著我國在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化和無人化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此次試驗中,系統搭載的多項核心技術均表現出色,達到了預期的設計標準。
海底管道作為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深水鋪設過程中,著泥點的監測至關重要。著泥點是海底管道與海床接觸的初始位置,其運動情況直接關系到管道結構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精準監測著泥點,對于確定管道位置和檢測屈曲狀況,確保施工高效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衛”系統作為海油工程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采用了國際先進的“無人船+水下自主遙控機器人+中繼器+光通信”技術體系,支持最大1500米深的深水作業環境。這一系統的成功研發,為深水海管鋪設提供了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在“海衛”系統中,無人船“守護者”扮演了水面基站的角色,為水下中繼器和光通信設備提供能源與控制信號。這款18米級的無人船是國內首艘用于深水鋪管監控的無人船,其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驗證。同時,水下自主遙控機器人“領航者”也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1500米級深水機器人,具備強大的抗流能力和續航能力,能夠自主識別并跟蹤高清著泥點,并通過水下無線光通信將信息實時傳回指揮中心。
傳統深水鋪管作業中,當水深超過200米時,通常需要動用多功能支持船攜帶遙控水下機器人進行著泥點監測。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作業的安全風險,還大幅提高了鋪管成本。為了突破這一技術瓶頸,相關單位聯合科研院所及企業,組建了專項技術攻關團隊,致力于研發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系統。
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項目團隊成功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難題,實現了無人船、水下自主遙控機器人、中繼器及光通信系統的全面突破。同時,團隊還完成了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構建了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經過多次高壓測試驗證,系統核心組件性能穩定,著泥點識別準確率高達95%以上。這一成果不僅為我國海洋工程智能化裝備的國產化進程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全球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