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中,一個品牌內部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這一現象實屬罕見。
東風日產,憑借全新純電車型N7的推出,仿佛踏上了春風得意的征途。上市首日,N7的訂單量便突破了萬輛大關,刷新了合資純電車型的最快破萬紀錄。截至目前,其累計預訂量更是已攀升至5萬臺以上,市場表現令人矚目。
然而,與東風日產的春風滿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產汽車正深陷財務困境的泥潭。為了擺脫這一困境,日產不得不采取全球性的大規模裁員行動,裁員人數從最初的9000人增加至20000人,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5%。同時,日產還計劃將全球工廠數量從17家削減至10家,關閉的工廠遍布日本、北美及中國市場。
在中國市場,東風日產的常州工廠已經關停,而武漢工廠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停產。該工廠的產能閑置率高達96%,幾乎處于完全停滯的狀態。這一系列“斷臂求生”的舉措,無疑凸顯了日產汽車面臨的嚴峻挑戰。
盡管N7的火爆銷售為東風日產帶來了一絲曙光,但從解決日產整體財務危機的角度來看,N7似乎并不能成為真正的救星。相反,由于N7的研發和生產成本等因素,它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日產的財務負擔。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N7的成功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日產未來角色的深思。在燃油車時代,日產一直是東風日產的技術支柱和產品源泉。然而,隨著N7的推出,中方已經掌握了絕對的主導權。日產在發布會上的低調表現,似乎也在暗示著他們已經識時務地選擇了后退。這不禁讓人猜測,日產未來是否將僅僅扮演一個純投資者的角色,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象征性的存在。
N7的成功不僅反映了東風日產自身的轉型努力,也折射出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現狀。當合資品牌從技術輸出者轉變為中國技術的受益者時,他們也逐漸學會了以更加謙遜的姿態面對中國市場的競爭。例如,豐田鉑智3X同樣因為高性價比而走紅市場。
然而,在這場以銷量為主導的狂歡背后,合資品牌也面臨著低價與盈利之間的矛盾。如何在保持銷量的同時,確保企業的盈利能力,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