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傳祺汽車有限公司發生高層人事變動,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披露的信息,馮興亞已卸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務,這一職位現由閤先慶接任。同時,公司內部的部分高管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廣汽傳祺汽車有限公司,自2008年7月成立以來,經歷了多次名稱變更,包括“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和“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最終定名為廣汽傳祺。此次人事變動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閤先慶,注冊資本達到約160億人民幣,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公司業務涵蓋電車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車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與零售以及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
馮興亞,自2004年12月起加入廣汽集團,歷任多個職位,包括廣汽豐田銷售部副部長、副總經理、執行副總經理及董事。2008年7月,他擔任廣汽集團副總經理,2016年11月升任總經理。2017年3月,馮興亞兼任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現廣汽傳祺)董事長,2019年7月又兼任廣汽新能源有限公司(現廣汽埃安)董事長。今年2月,隨著曾慶洪因年齡原因退休,馮興亞接任董事長一職。
新任董事長閤先慶,1973年2月出生,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曾就職于廣汽集團多個關鍵職位,包括戰略發展本部本部長、廣汽商貿董事長及總經理、廣汽本田副總經理及銷售本部本部長等。目前,他擔任廣汽集團副總經理及執行委員會委員,同時兼任廣汽豐田董事長、廣汽豐田發動機副董事長以及廣汽傳祺董事長。
廣汽傳祺于2010年北京車展首次亮相,當時作為廣汽乘用車自主品牌的一部分。除了傳祺,廣汽集團還擁有廣汽中興和廣汽吉奧兩大品牌。然而,自2014年廣汽集團提出“大自主”戰略后,僅傳祺品牌快速發展,吉奧和中興則逐漸退出市場。
近年來,廣汽傳祺在新能源領域進行了技術轉型,但市場表現并不理想。數據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廣汽傳祺累計銷量93,891輛,同比下降23.8%,其中4月銷量24,650輛,同比下滑34.67%,成為廣汽集團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
廣汽傳祺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產品更新緩慢、新能源轉型滯后以及品牌認知度不足。在產品定位上,傳祺品牌缺乏明確的個性和價值主張,市場推廣力度也不足,營銷手段單一,導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緩慢。與此同時,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品牌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方面投入大量資源,推出了一系列競爭力強的車型,對廣汽傳祺的市場份額造成了嚴重擠壓。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廣汽傳祺新能源車型的推出速度較慢,產品線不夠豐富,無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與比亞迪、吉利、奇瑞等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相比,廣汽傳祺在新能源車型的數量和種類上都存在較大差距。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廣汽傳祺需要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優化發展策略,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