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車主分享了他從北京自駕到青島的700公里長途實測經歷,對比了駕駛15萬級別的比亞迪海豚電動車與日產軒逸燃油車的不同體驗,為眾多在電車與油車之間猶豫不決的消費者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參考。
車主在文章中坦言,他對新能源技術的飛速發展感到驚嘆,但同時也承認,在長途、高速和突發狀況下,電動車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驗證這些觀點,他選擇了一場真實的自駕之旅作為測試。
在這場實測中,車主駕駛比亞迪海豚,而他的朋友則駕駛同樣價位的日產軒逸。兩者從北京出發,一路向青島進發,途中對各種性能指標進行了詳細記錄和對比。
關于電動車是否省錢的問題,車主給出了詳細的賬本。從百公里成本來看,電動車確實具有顯著優勢,家用慢充僅需約7元,高速快充也僅為25元左右,相比之下,燃油車如軒逸的百公里油費接近50元。然而,車主也指出,電動車的購置稅雖然免了1.5萬元,但貶值速度更快,保值率比燃油車低10%-15%,3年后差價接近2萬元??斐滟M用高、找充電樁麻煩以及充電等待時間等隱性支出也不容忽視。
在駕駛體驗方面,比亞迪海豚的起步快、加速靈敏給車主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適合城市道路。但在高速行駛時,方向盤略輕,風噪胎噪較大,整體穩定性稍遜于軒逸。軒逸雖然加速不如海豚激進,但方向盤更有“路感”,高速行駛穩定性更強,讓車主在長途駕駛中更加安心。
充電設施的不完善是車主在長途駕駛中遇到的最大痛點。他提到,有一次導航推薦的充電樁壞了,旁邊還有三輛車在排隊等待。他不得不臨時繞行15公里才找到一個可用的快充樁,并等待了20分鐘才輪到自己充電。電動車充完電后電池溫度上升,還需要熱管理系統運行一段時間,進一步延長了等待時間。相比之下,燃油車在加油站加油幾乎不需要等待。
在對比了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各種性能后,車主得出結論:沒有“更好”的車,只有“更適合”的車。他認為,電動車適合日常通勤距離在50公里以內、有固定車位可以安裝家用充電樁且不頻繁跑長途的消費者。而燃油車則更適合需要頻繁跑高速、長途、住在老舊小區無法安裝充電樁或在寒冷地區生活的消費者。
車主在文章中呼吁消費者不要盲從任何一種趨勢,選車關鍵還是要看自己的用車場景和生活方式。他認為,新能源車的發展速度雖然驚人,但在充電設施、續航能力、冬季性能和保值率等方面還存在短板,需要時間去補齊。
最后,車主針對15萬預算的消費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你是城市通勤族,電動車確實很香;但如果你有長途需求,燃油車仍然是目前最穩妥的選擇?!彼Mㄟ^自己的實測經歷,幫助更多消費者做出理性的購車決策。
你會如何選擇?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