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豪華車市場步入2025年的歷史轉折點之際,一場深刻變革正在上演。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過半,政策優惠與牌照福利向電動汽車傾斜,而傳統燃油車市場則持續縮水,BBA等豪華品牌的銷量預計下滑10%至15%。在此背景下,奧迪采取了“燃油穩固基礎,電動開拓未來”的雙重戰略,依托PPC燃油平臺和PPE純電平臺,力求在變革中穩中求進。
奧迪全新A5L成為燃油智能化探索的先鋒,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系統,通過雙激光雷達與視覺融合技術,實現了無需高精地圖的L2級駕駛輔助,自動變道、智能跟車等功能,展現了與電動車相媲美的智能化水平。其“越級三法則”更是引人注目:軸距增至2969mm,后排腿部空間達到1028mm;14.5英寸曲面OLED中控屏與10.9英寸副駕娛樂屏,共同營造了沉浸式數字座艙;星空穹頂技術與B&O音響聯動,將車內空間轉變為移動的音樂殿堂。
而在SUV市場,全新Q5L則展示了奧迪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其設計融合了“立體蜂窩矩陣”格柵與“龍鱗水韻”OLED尾燈,彰顯科技美學;星辰矩陣大燈通過32個獨立分區實現精準照明。動力方面,2.0T+48V輕混系統提供150kW最大功率,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加之quattro四驅系統,進一步強化了操控性能。
PPE平臺作為奧迪與保時捷聯合開發的純電平臺,承載著奧迪電動化轉型的核心技術。Q6L e-tron作為該平臺的首款國產車型,軸距加長至2995mm,CLTC續航里程達700公里,支持800V高壓快充,10分鐘即可補充260公里續航。其電池組由12個模塊、192個棱柱形電芯組成,總容量107kWh,能量密度較MEB平臺提升30%。PPE平臺還搭載了E3 1.2電子架構,五臺高性能計算平臺覆蓋多個領域,支持無高精地圖的L2++全場景智能駕駛。
A6L e-tron瞄準行政級轎車市場,提供后驅、四驅及S性能版,雙電機四驅版綜合功率達315kW,零百加速僅需4.5秒。其800V架構與熱泵空調系統確保了低溫續航的穩定性,WLTP工況下最長續航里程達750公里。
然而,寶馬與奔馳并未坐以待斃。寶馬計劃在2025年以“新世代”車型為核心,基于Neue Klasse平臺推出iX3、i3等純電車型。該平臺采用圓柱形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成本降低50%,支持800V快充,10分鐘可補能約300公里。其電子電氣架構同樣顛覆傳統,全景iDrive系統整合多項先進技術,70%操作系統源代碼由中國團隊開發,搭載AI大語言模型,實現自然語音交互。
在燃油車領域,寶馬X3長軸距版軸距增至2975mm,搭載2.0T+48V輕混系統,動力提升至287馬力,內飾科技感十足。高性能M家族則推出M3 CS旅行版、M2 CS等車型,進一步鞏固駕駛樂趣的標簽。
奔馳則計劃在2025年在華投產三款專屬車型,其中純電長軸距CLA基于MMA平臺打造,搭載800V架構與兩檔變速箱,綜合能效表現出色,充電15分鐘即可續航400公里。其MB.OS操作系統整合先進技術與大語言模型,MBUX虛擬助理支持“無圖”全場景智能駕駛,成為首個落地該技術的豪華品牌。
面對寶馬與奔馳的雙重挑戰,奧迪的雙線戰略能否奏效,關鍵在于其在電動化轉型中的執行力和燃油車市場的持續創新能力。PPE平臺的800V架構與模塊化電池設計領先行業,但棱柱形電芯成本較高,且上市時間晚于寶馬iX3,錯失市場先機。而PPC平臺則通過兼容48V輕混與華為智駕系統,重新定義燃油車價值,實現“油電同智”,但同樣面臨來自寶馬與奔馳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