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AI大模型領域,4月份成為了一個關鍵節點,各大廠商紛紛亮出新的底牌,推動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通用AI智能體(Agent)正逐漸從“工具”的角色轉變為用戶的“智能伙伴”,這一轉變在Manus AI以高額融資和估值震撼市場后尤為明顯。緊隨其后,百度和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迅速入局,分別推出了針對B端和C端市場的創新產品。
百度推出了面向C端用戶的“心響”APP,旨在通過生活化的模板降低AI的使用門檻,激活用戶粘性。而字節跳動則針對B端市場推出了“扣子空間”,深度整合飛書生態,為用戶提供協同辦公的新體驗。盡管兩者路徑不同,但都將AI智能體嵌入現有生態,以期實現商業增長。
在這場AI競賽中,MCP(模型連接協議)作為“萬能插座”的技術突破,正在重塑AI智能體的產業格局。開發者們紛紛聚焦MCP,視其為推動AI生態開放的重要力量。MCP的特性使得開發者能夠自由構建和創新各類AI應用,不再受限于特定的封閉生態,從而激發了整個行業的創造力和活力。
隨著MCP的廣泛應用,用戶也能更加便捷地獲取和使用來自不同開發者和平臺的AI服務,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智能化體驗。這一趨勢加速了AI智能體在各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推動了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國內大廠在AI大模型領域的組織架構調整也反映了行業的戰略轉向。騰訊將混元大模型研發體系重組為語言與多模態兩大部門,強化垂直場景協同;阿里則開源Qwen3系列模型,并全面支持MCP協議,推動模型與支付寶、高德地圖等生態工具的深度整合。這些調整表明,企業正通過技術路徑分化降低商業化門檻,加速AI在多維度場景下的滲透。
百度在4月底舉辦的Create2025 AI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并強調了應用在AI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這兩款新模型不僅在性能上有所提升,還具備更先進的思維鏈和多模態能力,進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以極快的節奏推出了一系列AI產品,從計劃發布通義千問3.0到正式發布并開源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展示了其在AI領域的領導力和開放合作的態度。Qwen3支持思考模式和非思考模式,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混合推理”的模型。
字節跳動在4月份也圍繞大模型技術、AI智能設備、組織架構調整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動作。其中,“扣子空間”作為AI智能體產品的代表,被定位為“AI實習生”和“領域專家”,用戶可調用不同領域專家Agent協同完成任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科大訊飛、360、智譜等企業也在AI大模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科大訊飛的星火X1在數學、代碼、邏輯推理等通用任務上效果顯著提升;360旗下的納米AI發布了基于MCP的“萬能工具箱”,已接入超過110款工具,覆蓋多種場景;智譜則正式啟動A股IPO上市進程,成為“大模型六小虎”中首家沖刺上市的企業。
在市場競爭的推動下,AI智能體的性能將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也會越來越出色,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加速推動整個AI生態的爆發式增長。各大廠商正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開放,共同推動AI大模型行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