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引發(fā)了廣泛關注。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奔馳在華銷量遭遇了顯著下滑,這一趨勢直接影響了其營收與利潤水平。
財報揭示,盡管奔馳在全球范圍內各市場的營收相對平穩(wěn),但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奔馳在亞洲市場的營收下降了11.9%,從83.95億歐元降至73.98億歐元。這一數據無疑凸顯了中國市場銷量下降對奔馳全球業(yè)績的直接影響。
事實上,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4年,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就已經顯示出下滑趨勢。與2023年相比,2024年奔馳在中國的營收下滑了約8.47%,從252.8億歐元降至231.4億歐元。這一變化無疑為奔馳敲響了警鐘。
在利潤方面,雖然財報中未詳細披露各地區(qū)的利潤情況,但從一季度稅前利潤(EBIT)的下滑中,可以窺見中國市場的影響。奔馳全球歸因于凈定價的負面影響、銷量下降導致的二手車再銷售業(yè)績下滑以及北京奔馳零部件業(yè)務減少等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奔馳在全球范圍內的利潤水平也受到了波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中國市場面臨挑戰(zhàn),奔馳全球的毛利率仍然保持穩(wěn)健。一季度,奔馳全球毛利率約為19.8%,與去年同期的20.1%相比僅微降。這表明,盡管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奔馳在全球范圍內的盈利能力仍然較強。
從北京汽車的公告中,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北京奔馳的業(yè)績下滑。2024年,北京奔馳收入為217.47億歐元,同比下降3.36%;稅后利潤為24.43億歐元,同比下降18.54%。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困境,也揭示了北京奔馳在利潤率方面的顯著下滑。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困境與其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戰(zhàn)略轉變密切相關。早在2016年,奔馳就推出了電動汽車品牌EQ,并計劃到2025年推出10款EQ品牌電動車型。然而,隨著EQC等“油改電”車型銷量不佳,奔馳不得不面對轉型的現實挑戰(zhàn)。
2024年,奔馳全球明確放緩了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將“2025年電動車銷量占比達到50%”的目標推遲了5年。這一戰(zhàn)略調整無疑反映了奔馳在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面臨的復雜挑戰(zhàn)。在中國市場,奔馳不僅需要應對本土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強勢崛起,還需要克服基礎設施、充電設施等方面的限制。
面對競爭壓力,奔馳正在積極調整戰(zhàn)略,以期在中國市場實現反攻。2024年10月,奔馳宣布將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過140億元,加大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奔馳還在考慮加大投資中國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Momenta,以期在未來車型中采用其自動駕駛軟件。
然而,盡管奔馳在中國市場加大了投資力度,但寒意仍未消散。今年2月,奔馳中國仍然啟動了裁員計劃,以應對業(yè)務整合和削減帶來的挑戰(zhàn)。這一舉措無疑為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銷量下滑、利潤暴跌的背景下,奔馳這位“汽車發(fā)明者”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中國市場,它需要在寒意中尋找轉機,重新找回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