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計劃收購其子公司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份,這一消息迅速在汽車行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公告,此次收購將使極氪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并,而吉利汽車目前已持有極氪65.7%的股份。
吉利方面對此次收購進行了解釋,稱這是進一步落實《臺州宣言》的重要舉措,旨在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并深化品牌協同,從而強化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公告發布后,極氪美股市場和吉利港股市場均表現出強勁勢頭,其中極氪美股收盤上漲11.51%,市值達到64.03億美元;吉利港股也漲幅達4.53%。
然而,這一決定對于去年剛剛赴美IPO的極氪來說,卻意味著或將退市。距離極氪美股掛牌上市還不到一年,吉利汽車就有意將其從美股市場撤回,這一決定無疑來得有些突然。不過,從長遠來看,這一決策背后的邏輯并不難理解。
回顧極氪的發展歷程,可以說充滿了坎坷。在上市前,極氪進行了一輪融資,籌集了7.5億美元,投后估值飆升至130億美元,但IPO時市值卻大幅縮水至51億美元。由于股東不愿意在折價的情況下出售太多股份,導致極氪在上市時發行的流通股較少,市值表現一直不理想。與理想、蔚來以及小鵬汽車在美股市場的表現相比,極氪的市值和股價一直徘徊在較低位。
極氪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也主要依賴于吉利。根據招股書顯示,極氪上市時實際募集到的資金僅4.41億美元,其中吉利認購了2.7億美元,占融資額的70%。因此,吉利對極氪的控股權和投票權一直較高。然而,在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需要考慮市場對于戰略執行后果的反應,而極氪在獨立作戰時顯然需要更大的自主性和競爭靈活性。
因此,吉利選擇此時調整戰略,將極氪私有化,無疑是為了更好地參與未來競爭。私有化后,極氪將能夠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提高決策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同時,吉利也能夠從“一個吉利”的視角統一中臺,統籌分配資源,用集團作戰的方式推動“讓世界充滿吉利”的愿景早日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極氪在2024年三季度已經實現了單季度盈虧平衡,盈利能力逐漸提升。極氪回歸后,將進一步推動吉利的利潤空間增長,并有利于吉利汽車集團整體估值的提升和增長。同時,吉利與極氪的合并也將帶來成本控制的優化,提高雙方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