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低速無人駕駛領域的創新企業白犀牛宣布成功完成了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物流巨頭順豐領航,鑫源汽車與線性資本作為跟投方參與其中。資金將主要用于加速新一代低速無人車產品的開發,并加大現有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
白犀牛由前百度自動駕駛團隊的兩位核心成員朱磊和夏添于2019年共同創立,專注于提供全棧式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并致力于實現無人車的常態化運營。今年早些時候,公司迎來了重量級加盟者——原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黃剛,他出任白犀牛總裁一職,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自動駕駛行業中,低速無人駕駛是最早實現商業化的細分領域之一。白犀牛CEO朱磊觀察到,過去幾年里,低速無人車創業公司所探索的商業場景較為分散,包括校園配送、無人零售等多個方向。然而,到了2024年初,該行業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主要落地場景聚焦于物流行業,特別是快遞網點到驛站的短途配送。
朱磊指出,在物流領域,無人配送車的往返里程大多在10至30公里之間,目前行業里80%至90%的無人配送都集中在這一場景。未來1至2年內,這一場景仍將是無人配送車實現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方向。在這一賽道上,白犀牛與九識、新石器等創業公司同臺競技,同時京東物流、菜鳥物流、美團等大場景方也憑借天然優勢積極布局。
然而,白犀牛認為,衡量無人車商業化進展的關鍵不在于無人車的產銷量,而是日活量,即每天實際參與配送的無人車數量。朱磊表示,無人配送車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力工具,其價值在于高頻次的穩定運行。為了提升日活量,白犀牛正在與順豐等物流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無人車融入現有物流體系。
自2024年二季度起,順豐物流體系下的部分快遞網點已開始啟用白犀牛的無人車,目前日活躍的無人車規模已達數百臺。白犀牛在技術和產品層面也不斷進化,其主力產品R5系列無人車擁有5.5立方米的貨箱容積,可裝載超過500件包裹,單次充電滿載續航超過120公里。
白犀牛還受益于乘用車輔助駕駛技術的發展紅利。當前,低速無人車需要具備在公開道路上以30至40公里時速安全行駛的能力,這要求無人車具備強大的AI技術實力。白犀牛已將大模型等技術融入無人車系統訓練中,使其能夠在雨天霧天、城市早晚高峰等復雜場景下完成紅綠燈識別、施工路面繞行等高難度任務。
同時,乘用車輔助駕駛的大規模爆發也推動了自動駕駛行業供應鏈的迅速成熟與成本降低。激光雷達、算力平臺等車規級零部件的產品狀態和價格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黃剛加盟白犀牛后,將全面負責無人配送車的大規模量產工作,包括產品規劃、新車開發、生產交付、供應鏈管理和產業合作等。
黃剛的加入將助力白犀牛無人車達到車規級汽車產品的標準,為迎接無人車的大規模爆發做好準備。白犀牛的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無人配送車日活量達到5000臺,繼續引領低速無人駕駛行業的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成熟,白犀牛將繼續深化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動無人配送車的廣泛應用,為物流行業帶來更加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