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在其最新款SU7 Ultra車型上引發了一場關于高性能車輛動力限制的熱烈討論。事件的起因是小米汽車通過OTA(空中升級)推送了一項名為“直線競速等待功能”的新特性,該功能旨在防止用戶在開放道路上進行危險的直線競速。
據官方介紹,此功能需在車輛掛入P擋60秒后方能激活,意在通過技術手段限制高風險駕駛行為。然而,這一舉措在小米SU7 Ultra車主群體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車主對車輛性能受限表示強烈不滿。有趣的是,該OTA更新在推送后不久即被小米汽車官方撤回,官方回應稱此次更新僅向極少部分用戶推送,并已根據用戶反饋決定停止推送。
小米SU7 Ultra自今年2月上市以來,便以其驚人的動力性能吸引了廣泛關注。這款車搭載了強大的動力系統,綜合最大功率可達1548馬力,0-100km/h加速僅需1.98秒,被譽為性能怪獸。然而,伴隨其強大的性能而來的,是對駕駛者技能和心理素質的極高要求。
事實上,小米SU7 Ultra上市后便多次卷入安全事故風波,部分事故甚至造成了嚴重后果。數據顯示,該車型的車主中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且駕齡較短,許多人首次接觸高性能車輛。與之相對的是,傳統超跑品牌如法拉利、蘭博基尼的用戶群體平均駕齡較長,且多有賽道培訓經歷。
面對日益嚴峻的安全問題,小米汽車推出了帶有“排位圈速考核”及“直線競速等待”等功能的Xiaomi HyperOS 1.7.0版本車機系統,旨在通過甄別駕駛能力來降低公共道路風險。然而,這一舉措并未得到車主們的普遍認可,許多車主認為這是對車輛性能的無理限制。
車主們紛紛表示,購買小米SU7 Ultra正是看重其卓越的動力性能,如果連這一賣點都被限制,那么購買這款車的意義何在?更讓車主們不滿的是,小米汽車在推送此次OTA更新前并未進行充分的意向調研和車主意見征詢,顯得有些擅自做主。
事實上,對高性能車輛進行動力限制并非小米汽車首創。特斯拉、保時捷等車企也曾采取過類似措施,但相比之下,小米汽車的“圈速考核”標準更為嚴苛。車主們不僅需要提供真實的賽道圈速成績來證明自己的駕駛技術,還需要承擔高昂的賽道租用費用。
小米汽車采取的這些技術手段能否有效防止黃牛提供“收費代刷圈速”服務?系統是否存在被黑客攻破的漏洞?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畢竟,在如今的國內車市,動力超千匹的車輛已不再稀奇。
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售價幾十萬元的電動汽車已經能夠媲美甚至超越傳統燃油超跑的動力表現。然而,在性能平民化和駕駛安全之間實現良性平衡,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企面臨的一大挑戰。車企在承擔社會責任與尊重用戶權益之間尋找平衡點時,需要更加謹慎和周到,避免陷入簡單處理和一刀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