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隆重推出了其超級智能體的三大核心功能,并展示了涵蓋個人、企業以及城市領域的超級智能體矩陣,這一舉措標志著聯想在智能化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以及聯想多位高層領導,包括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Tolga Kurtoglu等,與多家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超級智能體的獨特性以及AI技術的實際應用。
楊元慶表示,聯想在混合式AI方面擁有顯著優勢,這一優勢涵蓋了計算、數據、模型、服務及應用庫等多個層面。他進一步指出,盡管聯想在某些方面如網絡能力、數據、模型及服務層面擁有自主能力,但在構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數據、知識庫等方面仍需依賴第三方合作。在模型層面,聯想致力于幫助客戶選擇最適合其需求的模型。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戴煒補充道,在構建宜昌城市超級智能體的過程中,聯想與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一個大模型“超市”,將所有大模型集成到一個平臺上,并在此基礎上迭代形成智能體集市。他強調,傳統的ISV合作模式,即與單一公司或組織合作提供軟件產品或服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聯想需要與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創建領域智能體,并將這些領域智能體整合成超級智能體集合,以實現統一調度和協同。
在個人超級智能體方面,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賈朝暉表示,聯想正通過生態合作模式展開工作,與業界其他智能體合作,為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能夠在聯想的設備上為用戶提供不同的使用體驗。
楊元慶詳細闡述了超級智能體的三大特征:感知與自然交互、認知與決策、自主規劃與自主學習演進。他提到,與初代智能體小天相比,超級智能體不再與設備捆綁,而是與人捆綁,能夠在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的前提下,利用個人所有設備的數據來執行任務。
關于AI技術的實際應用,楊元慶認為,混合式AI是AI落地的最佳方式之一。他強調,要讓AI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與每個人、每個企業緊密相連。聯想提出的混合式AI旨在幫助AI在個人和企業層面構建更多應用。未來,人們將擁有個人智能體,而非單個設備的智能體。
Tolga Kurtoglu提到,像MCP這樣的標準化協議正是市場的發展方向,聯想已將其融入部分Agent功能中。他認為,未來標準化和通用的API將變得至關重要,MCP是一個起點,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之一。然而,他也承認,MCP目前主要在Agent、工具、應用程序以及數據之間建立橋梁,但Agent的核心功能仍需進一步構建。
戴煒介紹了聯想為企業提供的智能體即服務交付方式,其中聯想百應是典型代表。企業可以在使用聯想百應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而非像SaaS服務那樣,一旦交付就是固定的軟件,只是以分期訂閱的方式獲取。
在個人智能方面,劉軍提到,聯想去年推出了AI PC和第一代個人智能體系統天禧AS。過去一年,聯想在AI PC、本地算力以及天禧AS能力上均有所提升,用戶凈推薦指數、滿意度和活躍度均有所增長。此次發布的天禧超級個人智能體標志著聯想在智能化領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達到了L3(協作級)水平。
在企業智能方面,聯想首先在自己的內部進行了實驗,不斷迭代智能IT引擎擎天。聯想內部客服部門是首個采用AI替代的業務,劉軍透露,聯想在中國每年有3000萬個服務請求,其中70%的請求已經無需人工干預。
劉軍還提到,聯想正在探索用“硅基替代碳基”,目標是在工作流中讓30%的任務由機器人完成。目前,聯想已經能夠為企業直接提供服務或幫助企業進行AI轉型。
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楊元慶表示,聯想提出混合式AI的初衷之一就是考慮到個人和企業數據保護。他提到,OpenAI、DeepSeek等發布的模型都是公有AI,需要通過公有云獲得問答能力,但這一過程會暴露個人數據。因此,聯想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可信設備學習私有數據并進行推理。對于企業而言,AI需要基于企業財務、產銷、客戶等數據幫助企業進行精準決策和優化流程。
Kurtoglu補充道,聯想會在本地處理敏感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去敏處理,然后在不同設備間進行安全轉移。對于需要上傳到云端的數據,聯想也會采取不同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