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廣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信科技),一家專注于絕緣材料及成型制品的供應商,近日成功通過了北交所的上市審核,朝著正式上市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一進展標志著廣信科技在歷經(jīng)多年籌備后,終于有望圓夢資本市場。
廣信科技的故事始于2004年,由前湖南省邵陽造紙廠職工魏冬云創(chuàng)立。魏冬云憑借在造紙行業(yè)的豐富經(jīng)驗,將目光投向了絕緣纖維材料領域,并一手打造了廣信科技。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后,曾于2016年嘗試沖擊創(chuàng)業(yè)板,但因資產及業(yè)務獨立性等問題未能如愿。隨后,廣信科技調整策略,于2023年再次掛牌新三板,為沖擊北交所做準備。2024年6月,廣信科技正式向北交所遞交招股書,如今順利過會。
然而,盡管上市進程取得突破,廣信科技仍面臨諸多質疑。首先,關于其擴產時機及募資用途的爭議不斷。招股書顯示,廣信科技計劃募資2億元用于擴建電氣絕緣新材料項目、研發(fā)中心及補充流動資金。然而,市場對其擴產計劃表示擔憂,因為自2022年以來,盡管兩大核心產品絕緣纖維材料和絕緣纖維成型制品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80%,甚至達到100%,但公司產能擴張卻相對緩慢。在下游需求旺盛、資產負債率較低的情況下,廣信科技為何未能提前大幅擴產,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廣信科技業(yè)績的爆發(fā)式增長也引發(fā)了交易所的關注。2022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為3.04億元和1472.36萬元,遠未達到北交所的上市標準。然而,到了2023年,公司業(yè)績突然大增,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38.1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35.55%。2024年,這一增長趨勢得以延續(xù),營業(yè)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8億元和1.1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7.62%和134.82%。這一遠超行業(yè)的業(yè)績增幅引發(fā)了交易所的深入問詢。廣信科技解釋稱,業(yè)績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下游輸變電行業(yè)需求的旺盛,以及公司與同行業(yè)可比公司在產品、結構、定價等方面的差異。
除了上述質疑外,廣信科技還面臨實控人背負巨額債務的問題。此前,因估值回調,廣信科技實控人魏冬云、魏雅琴父女需向投資方退還2400萬元。截至目前,兩人已將400萬元退還給投資方,剩余2000萬元將在未來兩年內分期支付。廣信科技表示,實控人債務未來可通過多種方式籌措資金,有能力償付上述債務,不會對公司控制權產生影響。
盡管面臨諸多質疑和挑戰(zhàn),但廣信科技身處高景氣賽道,其業(yè)績短期內仍具備一定的增長空間。然而,由于其擴產較為緩慢,待新產能達產時,能否充分享受行業(yè)增長的福利仍是一個未知數(shù)。廣信科技能否成功上市并贏得市場的認可,仍需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