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對美國關稅壁壘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的外貿企業正積極調整策略,加速開拓新的國際市場。4月27日晚,一場盛大的出口活動在蘇州港太倉港區上演,7000多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滿載著希望,搭乘全球最大裝載量的汽車滾裝船——“比亞迪深圳號”,駛向巴西伊塔雅伊港。此次出口不僅刷新了國內汽車單次出口量的紀錄,更在全球經貿舞臺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中美貿易迅速降溫的背景下,中國與巴西的經貿關系卻日益升溫。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中國始終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貿易額持續增長。2024年,中巴雙邊貿易額達到約1.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巴西對華貿易順差更是高達440.18億美元,占巴西全年貿易順差總額的約60%。這一成績的背后,是中國與巴西在經貿領域的深度合作與優勢互補。
巴西以其豐富的農產品、鐵礦石和民用航空制造業聞名于世,在全球經貿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中國則向巴西出口機械設備、電子電器、汽車及其零部件等工業制成品,兩國貿易往來密切,互惠互利。中國還擁有巴西發展基礎設施所需的大量資金和技術,正在建設的鐵路項目將幫助巴西擴大鐵路網,便利農產品外運。自2009年以來,中國對巴西的投資額已超過700億美元,為巴西的工業化進程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品牌正抓住機遇強勢出海。與特斯拉在歐美市場的銷量大幅下滑相比,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全球多個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動車出口增長8.2%,在歐洲、南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均展現出強勁勢頭。比亞迪在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銷量均超過或接近特斯拉,成為新能源車市場的佼佼者。這一變化反映出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太倉港作為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樞紐,近年來持續發揮高光作用。太倉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太倉港出口汽車14.76萬輛,同比增長18.35%。其中,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汽車數量也有顯著增長。太倉港海通汽車碼頭作為長江干線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自去年12月正式開港以來,已有大量國產汽車從這里發往全球。這次比亞迪“深圳號”停泊的正是該碼頭,它的高效服務和江海聯運的獨特優勢為商品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支持蘇州企業“走出去”,蘇州港管委會與海關、海事、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等口岸單位制定了“一船一策”方案,開辟業務辦理綠色通道,實行“優先辦理、快速審批”服務模式。通過“預約查驗”“即到即查”等措施,確保車輛高效裝卸、船舶順暢通關,最大限度減少船舶在港停留時間。這些舉措為蘇州企業乃至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關稅戰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不容忽視,但對于包括蘇州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機遇。作為工業產值位居中國前列的產業重鎮,蘇州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定力應對挑戰。中國制造、蘇州制造能夠通行全球,靠的是內功和陽謀。面對未來,中國企業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貿格局的變化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