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銷量高達307.5萬輛,同比增長47.1%,市場滲透率更是達到了41.2%,即每賣出十輛新車中就有四輛是新能源汽車。這一數據由乘聯會提供,它揭示了新能源汽車正在深刻改變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
根據數據智能服務商每日互動的最新分析,從品牌競爭、車型偏好、用戶分層到區域滲透等多個維度,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展現出了多元化的競爭態勢。比亞迪和吉利等傳統車企憑借全價格帶的布局,成功占據了市場的重要位置。與此同時,理想、蔚來、小米等新興勢力則通過差異化的技術,如換電網絡和鴻蒙生態,積極搶占細分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明顯高于男性。新能源汽車以其時尚的外形、多樣化的價格、豐富的人機交互以及針對女性用戶的實用設計,贏得了眾多女性用戶的喜愛。在新能源汽車用戶群體中,女性的目標群體指數(TGI)達到了111.91,是男性偏好值的1.2倍。
在國內市場綜合熱度方面,比亞迪以其全價格帶的布局,覆蓋了從經濟型到高端市場的各個層次,DiPilot智駕系統的滲透率也在持續提升,展現了“技術普惠+規模效應”的策略效果。特斯拉則憑借其先發技術優勢,盡管面臨新興勢力的沖擊,但仍以6.62的品牌熱度位居第二。理想汽車以家庭場景為定位,2024年交付量突破50萬輛,通過“彩電冰箱大沙發”的差異化策略鎖定了中高端用戶,綜合熱度位列第三,成為新興勢力的標桿。小米汽車則依托“人車家生態”的營銷及預售期的流量紅利,成功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熱度榜上排名第四。
在用戶分層方面,比亞迪和吉利的用戶偏好相對均衡,各個年齡段的用戶都有。比亞迪覆蓋10萬~50萬元市場,滿足家庭、通勤、高端等多元需求;吉利銀河系列則滲透9萬~20萬元區間。特斯拉和理想則主打中、青年用戶群體,在35歲~44歲年齡段,特斯拉與理想用戶存在一定的重合度,兩者在家庭用車場景上存在競爭。小米汽車在18歲~24歲人群中的影響力顯著,而在45歲+人群中的影響力則相對較弱。這種分化反映了“技術普惠”與“場景細分”并行的市場邏輯。
五菱汽車則憑借一系列高性價比的車型,精準切入45歲+人群市場,其45歲+人群的偏好值高達184.65。廣汽埃安則通過空間設計與年輕化功能吸引18-24歲用戶,其AION UT車型以2750mm軸距、420km續航及“萌鳥大眼”設計,契合了年輕女性的城市通勤需求,成為年輕購車群體的熱門選擇之一。AITO用戶中,35歲~44歲和45歲+人群的偏好值均較高,表明智駕體驗和需求匹配是影響高年齡段人群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
在區域滲透方面,比亞迪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熱度差異并不明顯,同時在四線及以下城市人群中,比亞迪和吉利都表現出較強的吸引力。特斯拉在一、二線城市的熱度穩定上升,小米汽車也有類似的熱度分布。五菱新能源車用戶主要集中在三線城市,而蔚來車主則更加集中在一線城市。極氪、問界則聚焦一、二線中青年群體,通過豪華配置和細分場景定位,滿足城市用戶對品質與功能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