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中,Omdia(前身為Canalys)揭示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微妙動態。數據顯示,該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勉強達到2.969億臺,增長率僅為0.2%,標志著市場增速已連續三個季度放緩,主要歸因于換機周期的尾聲以及廠商對庫存管理的謹慎態度。
三星憑借其最新旗艦產品的強勁發布以及性價比出眾的A系列新品,穩坐市場頭把交椅,出貨量高達6050萬臺。緊隨其后的是蘋果,得益于亞太新興市場及美國市場的增長,出貨量達到5500萬臺,市場份額占據19%。小米則以4180萬臺的出貨量穩居第三,市場份額為14%,其多元化的生態產品組合在中國本土及海外新興市場進一步鞏固了品牌地位。vivo和OPPO分別以2290萬臺和2270萬臺的出貨量位列第四和第五。
Omdia首席分析師朱嘉弢指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區域差異日益顯著。過去一年表現強勁的印度、拉美和中東市場出現下滑,反映出大眾市場對智能手機換新的需求趨于飽和。多數安卓品牌在一季度積極調整庫存,以避免影響新品發布和渠道價格體系。歐洲市場在短暫復蘇后再次陷入低迷,受困于高庫存和即將實施的生態設計法規對中低端產品線的影響。然而,中國內地市場受益于政策刺激而增長,非洲市場則因活躍的零售渠道和廠商積極的市場開拓而持續繁榮。
Omdia研究經理周樂軒補充說,美國智能手機市場在一季度同比增長12%,主要由蘋果推動。蘋果在關稅政策變動前積極備貨,盡管大部分iPhone仍產自中國內地,但印度生產的iPhone在季度末加速出貨,主要為iPhone 15和16系列的基礎版。關稅政策的反復變動可能促使蘋果將更多美國相關機型生產轉移至印度以規避風險。關稅預計將對入門級設備產生更大影響,可能導致廠商減少低價型號供應,推高美國市場平均售價。這對蘋果和安卓品牌都構成了新的挑戰。
盡管第一季度市場表現平平,但主要智能手機品牌并未調整全年目標。廠商們仍寄希望于第二季度和下半年市場回暖。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在3月份已顯現復蘇跡象,同時庫存水平逐漸降低和年中中低端新品的上市為廠商帶來了信心。然而,廠商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在大眾產品區間謹慎升級硬件規格以應對成本上漲,中端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全球性貿易戰可能推動更多國家尋求智能手機本地化生產帶來的投資和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