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迎來了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建設發布會的盛大召開,標志著該市在電動車產業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會議透露,重慶計劃在三年內構建起這一全球性產業基地,預計到2027年,智聯電動車的年產量將突破1500萬輛大關。
電動車產業,作為服務民眾便捷出行和末端配送的關鍵一環,正面臨著綠色低碳和智慧出行趨勢的深刻影響。在此背景下,推動電動車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
重慶,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形成了從整車制造到零部件供應的完整電動車產業鏈條。目前,已有三家電動車行業的領軍企業選擇在重慶落地生根,并迅速提升產能。重慶本地電動車零部件的配套率已超過60%,電機、電控、車架等核心部件基本實現了本地化生產。今年一季度,重慶電動車產量達到了110萬輛,同比增長高達46.7%。
為了加速電動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重慶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相關行動計劃,旨在打造一個集智造、運營、合作、數據服務于一體的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根據規劃,到2027年,重慶智聯電動車的年產量將突破1500萬輛,其中電動摩托車的占比將超過80%。同時,重慶還將建立起全球運營體系、產業合作發展平臺、產業大腦和數據服務系統,為智聯電動車的智造提供有力支撐。
在海外市場布局方面,重慶將目光鎖定在了國內超過2000萬輛的電動摩托車市場以及亞洲、非洲、拉美等海外市場,這些市場的電動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且增長潛力巨大。重慶將以本地基地為中心,與國內其他電動車生產基地形成競合關系,同時支持重點車企在海外建廠,構建“重慶—沿海—海外”的聯動布局。
兩江新區作為重慶電動車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將承擔起產業合作發展、產業大腦服務和產業中試創新三大平臺的建設任務。與此同時,永川、銅梁、大足、璧山等區域也將積極支持頭部車企及配套企業建設智能制造基地,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兩江新區依托其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開放功能和豐富的創新資源,將在電子電氣架構、電池技術以及智能網聯等領域與智聯電動車實現技術共享和雙向滲透。
兩江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堅實基礎也將為智聯電動車產業鏈的服務環節提供有力支持。兩江新區將與智聯電動車產業全球發展聯盟及相關單位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合作發展平臺、數據服務平臺和質量服務平臺。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和數字化能力提升,助力企業增強競爭力,推動產品向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實現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融合發展。
在智聯電動車標準體系建設方面,重慶將重點推進智聯終端、智聯云端和智聯數據三大領域的標準制定工作。在未來三年內,重慶將在新版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制定智聯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的團體/企業標準,并建立對接出口目的地國法規標準的數據平臺,推動出口模式從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和品牌價值輸出轉型升級。
隨著《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的明確要求,所有電動自行車需具備北斗模塊和通信模塊,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和智聯電動車有限公司在發布會上聯合發布了智聯電動車中控系統(2.0版)。該系統基于AI、北斗、移動通信、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將有效提升電池安全、鋰電回收、停車充電和質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在發布會現場,落戶重慶并實現生產的電動車行業領軍企業也展示了其最新發展成果。雅迪正在籌建智聯電動車車電協同創新中心,臺鈴已啟動智聯電動車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系統建設,而愛瑪則借助數字孿生等技術提升工藝、產線、車間的仿真能力,不斷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智聯電動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