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眾多汽車品牌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為了克服關稅壁壘,拓寬出口渠道,上海綠地集團憑借其通過進博會構建的全球貿易網絡,成功搭建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出海平臺,并在近日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簽約儀式。
在簽約儀式上,綠地集團與來自阿聯酋、馬來西亞、墨西哥、東帝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這些合作將涵蓋整車出口、自用集采、組裝廠共建以及維保服務接入等多個領域,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布局。
針對關稅壁壘問題,綠地集團此次合作的重點放在了中東和亞洲地區。除了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出口外,綠地集團還致力于建立本地化服務升級的創新模式。例如,在阿聯酋,綠地集團將利用該地區作為中東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構建涵蓋汽車銷售、維保、配件供應及汽車美容的全價值鏈服務體系,并探索汽車零配件制造的本地化生產。同時,在馬來西亞和東帝汶等地,綠地集團也將共建設施,提供維保服務等。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杰表示,綠地集團的目標是形成一個涵蓋多個國家、多個品牌、多種服務的綜合模式。這不僅僅局限于汽車的出口,還包括服務的輸出以及標準的推廣,形成一個立體的出海模式。目前,綠地集團已經在中南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備選和部署,為未來的市場擴張做好準備。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就。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突破了40%,出口量首次超過200萬輛,成為中國制造出口的新亮點之一。為了抓住這一機遇,綠地集團在今年初搭建了新能源汽車出口平臺,通過深度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通出海鏈路,并建立了“中國品牌出海+本地化服務升級”的創新模式。目前,綠地集團已與多家國內頭部主機廠建立了合作關系,成功獲取了多個海外熱銷商用車及乘用車品牌的經銷授權,并積極爭取全球企業采購訂單。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趙庚晟指出,當前中國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海外市場,盡管面臨一些不確定性,但各企業仍然充滿信心。協會將充分利用自身的產品優勢和后續售后服務體系,幫助中國品牌在更多的海外市場拓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