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汽車近期推出的一款名為HQ9的福祉車,在市場上引發了廣泛討論。這款車型定價39.88萬元,旨在服務于失能人士,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然而,深入探究后,不少人對紅旗的這一舉措提出了質疑。
福祉車的概念起源于1972年的日本,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旋轉座椅、探出車外等設計,方便行動不便的人士上下車。盡管這一概念已經存在多年,但福祉車在全球市場始終未能成為主流產品,主要因為其高昂的價格、操作繁瑣、占用空間大以及實用性不足等問題。
紅旗HQ9福祉車似乎并未跳出這一困境。從發布的圖片來看,所謂的“福祉座椅”設計粗糙,拼接感明顯,與HQ9原本就偏向商務風格的內飾格格不入,給人一種臨時拼湊的感覺。HQ9本身定位為一款商務MPV,主要用于接待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而非失能乘客。因此,將福祉座椅安裝在這樣的車型中,既不符合市場需求,又浪費了空間和成本。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整個中國MPV市場的導向。當前,中國車企在MPV領域似乎陷入了“高端大氣”的誤區,過分追求鍍鉻裝飾和航空座椅等奢華配置,而忽略了MPV的本質——方便、實用、適合家庭日常出行。這種偏離市場需求的設計思路,導致了許多MPV車型外觀浮夸、內飾堆料,卻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尤其是航空座椅,在國產MPV中幾乎成了標配。然而,這種一體式、密不透風的座椅設計,雖然看上去豪華,但實際上卻成為了家用MPV的累贅。座椅寬大沉重,扶手固定,老人和小孩難以獨立上下車,甚至需要家人協助,這不僅增加了上下車的難度,也違背了MPV方便家庭出行的初衷。
紅旗HQ9福祉車的推出,無疑是中國MPV市場現狀的一個縮影。車企們一邊高呼“以用戶為中心”,一邊卻沉迷于配置和造型的內卷,忽視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家用MPV和商用MPV的界限模糊,導致消費者在選擇時常常感到困惑。一些消費者花費高價購買了所謂的“高端MPV”,卻發現在實際使用中,那些奢華的配置并無用武之地,真正需要的卻是簡單實用的設計。
因此,中國MPV市場亟需進行細分,明確家用MPV和商用MPV的定位。家用MPV應注重便利性、親和力和實用性,讓老人和小孩能夠輕松上下車;而商用MPV則強調排場、面子和舒適性,可以追求高端配置。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避免車企陷入盲目競爭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