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4月23日,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盛大開幕,主題為“擁抱創新,共贏未來”。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通過直播形式,與超過50位國內外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領導進行了深入對話,探討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趨勢。其中,東風汽車戰略規劃部總經理、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的訪談尤為引人注目。
面對智能化規范的出臺,楊彥鼎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盡管智能化下半場剛開始便遇到了一些挑戰,但這更像是快速發展階段的一次小調整,而非剎車。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市場滲透率持續增長,東風汽車自主品牌去年已超80%,并計劃未來產品全部搭載L2級別智能輔助駕駛技術。L2技術能提升駕駛體驗,獲得用戶認可,盡管過去有些信息導致用戶誤解,但L2與L3的分級是明確的:L2是輔助駕駛,需駕駛員全程接管;L3為有條件的人機共駕,但目前尚未有車型上市。
楊彥鼎強調,智能化技術的核心目的是安全。此次事件后,國家部委與車企迅速行動,將安全置于首位,這將推動智能化技術更快發展。東風汽車也在全面發力智能化,發布“天元智能”技術品牌,包括太極大模型、天元OS操作系統和電子電氣架構,為智能化提供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東風孕育了天元智駕和天元智艙,從L2到L5級別均有技術布局,尤其注重安全,軟硬件架構均加強安全措施。
對于L3級別的智能駕駛,楊彥鼎表示,東風的技術路線是在限定條件下實現智能駕駛,用戶無需接管車輛,但需在特定范圍外處理極端情況,確保安全停車。東風采用高算力智駕控制器和高速NOA輔助功能兜底,未來可能采用雙芯片兜底方案。
談及與供應商的關系,楊彥鼎指出,東風堅持“自研+共創”模式。全棧自研難度大,東風選擇自研部分技術,同時與供應商共創,如與華為合作。這種模式基于用戶需求,嵐圖、猛士等品牌采用華為系統,東風自研方案則應用于其他品牌。東風認為,自研與外部共創需具備關鍵技術能力,這是用戶需求的核心。
楊彥鼎還提到,東風希望具備自主定義產品、應用軟件集成和生態集成三大核心能力。這些能力是“自研+共創”模式的基礎,也是滿足用戶需求的關鍵。東風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將AI融入企業方方面面,發布太極大模型,支撐智慧管理、運營和制造,大幅提升效率。AI助手縮短新車研發周期30%,展臺上的AI技術展示也令人印象深刻。
對于人工智能對汽車行業的變革,楊彥鼎認為,這是第三次換道超車的重要機遇期。東風提出“AI For ALL”,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企業,打造面向用戶的智能化商品。未來的汽車將是具身智能體,東風正推進相關技術,將汽車打造成移動的第三空間。
針對超級快充與固態電池的關系,楊彥鼎表示,兩者并不矛盾。固態電池的核心是能量密度躍升,解決安全和高低溫性能問題,同時具備超級快充能力。固態電池將大幅提升續航里程,減少用戶充電焦慮。超級快充雖也解決了一定問題,但需結合快充場站建設。因此,固態電池與超級快充應共同發展,分階段解決用戶出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