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昌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甘肅億鎳集團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正忙碌地運轉著。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批批搭載著18項核心專利的低溫鋰離子電池正加速下線,準備發往東北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這些電池產品的問世,標志著金拓鋰電在低溫電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也打開了北方市場的大門。
金拓鋰電的成功,只是金昌市以知識產權為核心,推動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這座被譽為“祖國鎳都”的城市,正通過知識產權的引領,加速構建“2+4”現代化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從專利創新到產業增效的轉型升級之路。
面對資源型城市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困境,金昌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調研,發現本地新能源企業在鋰電池低溫性能、安全性等方面存在技術瓶頸。為此,金昌市積極引導企業加強高價值專利的創造與轉化,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金拓鋰電與多所高校合作,成功攻克了車用低溫鋰離子電池制造的關鍵技術,不僅解決了行業難題,還實現了專利的批量申報與授權。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金昌市累計有效發明專利已達754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7.45件,專利轉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金昌市還獲得了多項國家和省級專利獎項,認定了多家國家及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更是憑借其新能源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成為全省專利產業化的典型案例。
為了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價值,金昌市構建了覆蓋創造、轉化、保護全鏈條的生態體系。政策方面,金昌市將知識產權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出臺了專項行動方案,并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專利轉化。金融方面,金昌科技支行成功辦理了全省首單“專利+商標”混合質押融資,為企業解決了融資難題。服務方面,金昌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多部門組建了知識產權服務隊,深入園區開展“入園惠企”行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服務。
知識產權的賦能效應,在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隨處可見。鎳銅鈷新材料企業利用綠色冶金專利,提升了礦產綜合利用率;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則依托地理標志商標,實現了產品的溢價銷售。在新能源領域,知識產權的“鏈式效應”更為顯著,金拓鋰電的低溫電池專利吸引了上下游企業落戶金昌,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金昌市還將知識產權與消費幫扶相結合,推動了特色農產品的技術升級和品牌增值。永昌縣東寨鎮的萬畝胡蘿卜基地便是受益者之一,依托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當地企業與知名零售商簽訂了供貨協議,帶動了農戶增收。這一實踐不僅讓創新成果惠及了企業和農戶,也進一步提升了金昌市的產業競爭力和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