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車主開始享受在家充電的便捷。陳剛和魯鴻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使用家用充電設備,每次充電六小時,僅需花費20多元電費,便能獲得超過200公里的續航里程。然而,盡管充電成本相對較低,長途駕駛時的續航焦慮卻仍然困擾著他們。
陳剛表示,新車時一次充電能跑250至260公里,但四年后,續航已降至約200公里。尤其在冬季,長時間開啟空調會迅速消耗電量,這讓他在接到長途訂單時格外緊張。因此,每次長途出行前,他都會仔細研究沿途的充電站布局,確保車輛能夠順利到達下一個充電點。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于2023年5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然而,農村地區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公用充電樁數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在楊華、陳剛和魯鴻所在的區域,僅鎮上的供電所設有充電樁,且停車位緊張。
這種充電設施的不足給新能源汽車車主帶來了諸多不便。王莉(化名)是一位從遵義市到S鎮的新能源汽車司機,她曾在半途因電量不足而陷入困境。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同樣開著新能源汽車的陳剛,陳剛帶她回家充電,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陳剛、魯鴻和楊華都認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完善是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關鍵,他們期待政策、基礎設施和消費者能夠共同努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普及。
針對農村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鄒雪提出了“私樁共享”的建議。她建議統計農村新能源汽車車主安裝私用充電樁的情況,并在車主同意的前提下,公開其家的地理位置,供過路車主搜索并使用。或者與第三方充電樁平臺公司合作,將私樁納入平臺搜索范圍,實現付費使用,所得充電費用由私樁車主和平臺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
除了充電設施的問題,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市場的推廣還面臨著車型選擇的問題。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產品迭代周期快,需求飽和度激增,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他認為,農村市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下一階段增長的重要支撐,而符合農村需求的高性價比車型將是關鍵。
在最近公布的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目錄中,涵蓋了從高端到低端、從轎車到SUV的多種車型,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其中,既有售價高達40萬元左右的蔚來ES6,也有價格親民的五菱繽果,特斯拉的兩款車型Model Y和Model 3也首次入選。這些車型覆蓋了一汽、江淮、比亞迪、小鵬、吉利、蔚來等眾多知名汽車生產企業,為農村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隨著政策的推動和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更多符合農村需求的高性價比車型的推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