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理想、小鵬、蔚來三家車企憑借其智能化定位迅速崛起,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然而,在這些明星車型的背后,一個低調而強大的供應商——德賽西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回溯至2019年,理想ONE作為國內首款實現四屏交互的量產車型,其座艙大屏和系統集成便出自德賽西威之手。同年,小鵬P7作為國內首批搭載英偉達Xavier芯片的量產車型,同樣離不開德賽西威的支持。在當時,德賽西威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了高算力域控在中國市場的首次量產落地。而蔚來ES6的座艙系統和中控大屏,亦是德賽西威的杰作,其上市當年便帶動了品牌銷量的顯著增長。
然而,德賽西威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近二十年前,其主業務還僅限于制造車載音響、儀表盤等傳統部件。但憑借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德賽西威成功抓住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兩次重大變革機遇。2017年,特斯拉引領的新能源汽車座艙大屏化潮流,讓德賽西威提前布局,并迅速占據市場領先地位。2020年后,隨著新能源汽車輔助駕駛功能的滲透率不斷增高,德賽西威憑借域控制器、雷達、攝像頭等產品,成為國內主流車企的首選供應商。
如今,德賽西威的CEO徐建自豪地表示,每三輛汽車中,就有一輛配置了德賽西威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但面對“軟硬件融合”驅動的時代,德賽西威深知僅靠硬件遠遠不夠。因此,在智能化時代到來之際,德賽西威已準備好充足的“彈藥”,以應對更大的挑戰。
在第21屆上海車展上,德賽西威提出了“一套架構+三大業務+三個承諾”的基本解。其中,“一套架構”指的是覆蓋車路云一體化架構,“三大業務”則包括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智能網聯產品。而“三個承諾”,則是持續投入“全域”技術儲備,多模式“全鏈”覆蓋,以及打造“全時”智慧出行體驗。德賽西威還首次公布了自研多年的輔助駕駛算法成果。
在智慧出行的下半場,德賽西威認為,主角不再是“車”本身,而是人、車、場之間的聯動。為此,德賽西威發布了“全棧融合EE4.0”架構,將云端、路端、車端產品結合,讓車輛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從而實現更智能化的出行體驗。該架構分為面向L2級輔助駕駛的中配方案,以及面向L3級自動駕駛的高配方案,以滿足不同車型對駕駛體驗的需求。
同時,德賽西威還發布了第五代AI智能座艙、藍鯨OS 8.0以及全棧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其中,全棧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已經過上海街頭的驗證測試,實現了高速領航、城市記憶領航等功能。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德賽西威在智能化領域的深厚積累,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全球化戰略方面,德賽西威并未將目光局限于本土市場。其“屬地化 + 共建式”的全球智慧出行生態戰略,旨在根據不同國家的法規、安全、文化與交通資源差異,打造因地制宜的出行解決方案。目前,德賽西威已啟動在歐美、東南亞等地的屬地合作項目,嘗試將成熟的系統能力模塊化輸出,再由本地團隊進行定制化適配。
作為國內最早關注智能駕駛的供應商之一,德賽西威在智能駕駛領域的自研之路可謂曲折而堅定。2011年,德賽西威便內部孵化了ADAS項目,五年后成立智能駕駛事業部。雖然早期面臨研發時間偏晚、智能駕駛生態被高度占據等挑戰,但德賽西威始終聚焦高算力的L2+輔助駕駛路線,并持續投入研發。
2023年底,隨著BEV+Transformer、端到端大模型等技術路徑逐漸清晰,德賽西威決定啟動第二輪戰略投入,在上海組建智能駕駛算法團隊,推進算法自研。如今,組合輔助駕駛已成為德賽西威的第二大業務,其財報顯示,該業務收入在未來幾年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德賽西威已建設了多期智算中心,并持續投入研發算法模型、車路協同、人機交互等技術。這些投入不僅降低了對外部資源的依賴,還顯著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和模型迭代效率。在第二次重金投入之后,德賽西威的組合輔助駕駛技術或將迎來加速發展。
在算法自研方面,德賽西威的選擇并非盲目跟風。其執行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部總經理李樂樂表示,算法是德賽西威完成全棧輔助駕駛方案的環節之一。更重要的是,德賽西威選擇算法自研,是看準技術發展趨勢才“二次投入”的結果。這種“可控”的研發策略,讓德賽西威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態勢。
德賽西威還非常注重與主機廠客戶的合作節奏。其不僅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更理解整個開發流程的節奏點。與理想、小鵬、廣汽、東風等車企的合作經歷,讓德賽西威非常清楚如何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將系統穩定地落地。這種對車企節奏的理解,讓德賽西威在智駕競賽中保持了穩健的節奏。
汽車智能化正在進入下半場,德賽西威憑借其深厚的軟硬件一體化技術積累、穩健的研發策略以及對車企節奏的理解,正在這場持久戰中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未來,德賽西威有望在全球智慧出行市場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