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曾一度被一種聲音主導:純電動車(BEV)是未來的終極解決方案,而增程式電動車(ER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不過是技術演進過程中的短暫過渡。這一觀點在五年前尤為盛行,以至于那些選擇增程路線的車企,如理想汽車,面臨著市場的質疑與看衰,甚至有分析師預測它們難以長久。
然而,市場的反饋卻與這一預測大相徑庭。根據2024年的最新數據,插混與增程車型的銷售量實現了85%的同比激增,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占比已攀升至40%,純電動車的份額則相應下滑至60%左右。這一戲劇性的轉變不僅令人驚訝,更促使一些原本堅定走純電路線的車企開始重新考慮其戰略,小鵬、智己等品牌紛紛涉足增程車型的開發。
回望過去,當理想汽車在2019年推出首款增程式電動車時,業界的質疑聲此起彼伏。批評者認為,這種結合了發動機與電動機的車型既復雜又不環保,難以成為主流。然而,理想ONE的上市與熱銷,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種技術路線的市場潛力。增程式技術的核心優勢在于解決了純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和充電不便問題,通過小型增程器發電,車輛的綜合續航能力可超過800公里,無需依賴充電樁,這一特點精準滿足了家庭用戶的長途出行需求。
增程/插混車型之所以能在市場上崛起,背后有幾個關鍵的驅動因素。首先,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群體需求多元化。一線城市用戶可能更看重環保與成本,而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消費者則更注重實用性。增程/插混車型“可油可電”的特性,正好滿足了不同場景下的用車需求。其次,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不均衡也是推動增程/插混車型熱銷的重要原因。盡管充電網絡在快速擴張,但仍有大量地區充電樁覆蓋不足,增程/插混車型在這些地區的實用性更強。技術進步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新一代增程器的熱效率大幅提升,電池技術的進步也使得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面對市場的變化,車企們紛紛調整戰略。小鵬汽車在堅持純電路線多年后,于2023年底宣布將推出增程式車型;智己汽車原本計劃全系純電,現在也開始開發基于全新平臺的增程車型;比亞迪則持續強化其DM-i超級混動技術,插混車型的銷量已超過純電車型。這些轉變反映了車企對市場現實的尊重與適應。
增程/插混車型的崛起也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汽車動力技術演進的道路上,是否存在絕對的“過渡技術”?或許,技術路線的生命力最終取決于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非理論上的純粹性。從全球視野來看,這種多元化的動力解決方案趨勢并非中國獨有。在歐洲市場,插電混動車型同樣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日本,混合動力技術依然是市場的主流。這表明,不同的市場有著不同的需求,多元化的動力解決方案才是應對這些需求的最佳策略。
當然,純電動車依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充電網絡的日益完善,純電動車的性能和便利性將進一步提升。然而,增程/插混車型已經證明了自己并非簡單的過渡產品,而是一種能夠長期存在的技術路線。未來,汽車動力技術的發展很可能是多種方案并存、互補發展的格局。
在這場由市場主導的技術路線之爭中,最重要的啟示或許在于: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大潮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正確路線”。唯有持續創新、尊重市場選擇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