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車展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今年的車展呈現出一種既熟悉又新穎的風貌。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依舊洶涌澎湃,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的風頭蓋過了傳統豪車BBA及合資品牌,汽車行業“東升西落”的趨勢愈發明顯。
然而,與往屆車展不同的是,今年的上海車展少了些明星企業家的“追星式”圍觀。雷軍、周鴻祎等科技大佬并未親臨現場,車企們也摒棄了激進的“智駕”營銷話術。取而代之的是,跨國車企深度本土化戰略的展示、自主品牌的系統性技術突破,以及全行業對安全與價值的重新審視。
在監管部門加強對“智駕”宣傳的監管,以及市場從“技術嘗鮮”向“價值深耕”轉型的背景下,本屆上海車展成為了觀察新能源汽車“智能化下半場”的重要窗口。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企業參展,首發新車超過120款,展區面積達36萬平方米,創下了歷屆上海車展的新紀錄。
華為作為非傳統車企的代表,依舊是車展上的焦點之一。在上海車展前夕,華為聯合上汽集團推出了鴻蒙智行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與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在發布會上握手擁抱,展示了雙方合作的決心。賈健旭透露,尚界專屬團隊超5000人,首期投入60億元,并打造了專屬超級工廠,首款車型計劃于今年三季度發布。
除了華為,其他車企也在車展上展示了各自的技術實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合資品牌,“智駕”“高階智駕”“智能駕駛”等詞匯幾乎從各家的宣傳單和發布會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規范的“輔助駕駛”等術語。這背后,是監管機構對“智駕”宣傳的收緊,以及對車企營銷行為的規范。
盡管如此,華為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依舊走在前列。在車展前一天,華為發布了乾崑智駕ADS 4、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乾崑車控XMC等解決方案。其中,ADS Ultra旗艦版支持高速L3、泊車代駕VPD等功能,展示了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深厚積累。
在車展上,合資品牌也集中展示了本土化戰略的成果。大眾帶來了超過50款新車,其中7款全球首秀。一汽-大眾ID.AURA概念車、上汽大眾ID.ERA增程概念車、奧迪E5 Sportback等車型,都展示了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深耕細作。
日系車企同樣不甘示弱。豐田攜全球首發的鉑智7亮相,該車專為中國市場開發,配備8155芯片和本土化車機系統。本田“燁”品牌帶來了第二款車型燁GT,劍指比亞迪唐DM-i。日產則全球首秀Frontier Pro PHEV插混皮卡,這款由中國團隊主導設計的車型,刷新了細分市場的能效紀錄。
盡管車展上呈現出一種暫時的平靜,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淘汰賽仍在繼續。極越、哪吒等車企陷入困境的例子提醒我們,市場的競爭依舊激烈。不過,好消息是,消費者正在促使行業健康發展。他們對新車型、新技術的熱情高昂,對價格戰的反應冷淡,這促使車企們更加注重產品的實力和技術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