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投資界,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近日就人工智能(AI)的發展態勢發表了一系列深刻見解。他堅信,2025年將標志著AI應用全面落地的重要年份,這一預測基于他對科技浪潮發展規律的深入理解。
周志峰指出,每一輪科技革命都始于底層基礎技術的深耕細作。這些技術要經歷兩個關鍵指標的飛躍:一是性能上的提升,從勉強可用到高效便捷;二是成本的降低,從昂貴難及到普及可接受。當這兩個指標達到臨界點,應用層面的爆發便指日可待。
啟明創投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長期活躍的投資機構,自2013年起便聚焦于AI領域,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于80多個AI項目,其中20多個已成功上市或成為獨角獸企業,如全球首家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優必選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文遠知行。
近年來,AI市場最為矚目的當屬大模型領域的發展。啟明創投已投資了14家在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具身智能模型及端到端智能駕駛模型方面的領軍企業,數量在亞洲名列前茅。啟明創投還協助管理著規模達100億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這些為判斷AI行業的發展趨勢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持。
周志峰將AI投資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基礎設施層,涵蓋工具鏈、數據軟件、AI安全、訓練推理加速等技術,以及AI芯片和云算力平臺等硬件基礎;其次是模型層,盡管中國模型公司眾多,但策略各異,有的致力于成為AI時代的“發電廠”,有的則通過底層模型能力開發對產業有深遠影響的產品和應用;最后是應用層,預計99%的AI企業都將屬于這一層,捕捉AI技術浪潮中70%-80%的價值。
他進一步解釋,2025年之所以成為AI應用全面落地的大年,是因為AI的性能和成本已達到了歷史性的臨界點。以互聯網為例,早期互聯網因性能和成本限制,應用僅限于文本BBS和信息瀏覽,直到帶寬提升和資費下降,才催生了社交、娛樂、信息和電商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近年來,以大語言模型GPT-3和GPT-4為代表,AI進入高速發展期,但受限于智能水平和高昂成本,應用主要集中在效率工具、聊天機器人等有限場景。然而,隨著新一代AI模型的推出,性能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成本也顯著下降。例如,DeepSeek公司的R1模型將使用成本降至OpenAI同檔次模型的2%-5%,推動了AI商業化進入“普惠成本”時代。
在實際應用中,AI正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各行各業。在教育領域,啟明創投投資的“與愛為舞”通過AI助教解決了個性化、低成本和高品質的教育“不可能三角”。在社交領域,投資的出海社交平臺Wink利用AI深度解析用戶行為,顛覆了傳統匹配方案。
展望未來,啟明創投將繼續在AI領域大力布局。在模型層,將投資于更多具備模型開發與創新能力的公司,特別是在3D模型生成、語音生成、音樂生成等新興領域。在基礎設施層,盡管已有數十個被廣泛應用的基礎軟件,但啟明創投相信仍有巨大潛力待挖掘。在應用層,將在AI硬件、教育、醫療、企業級應用、內容平臺、具身智能和無人化等領域布局,這些領域已涌現出眾多符合技術-產品契合度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