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日產、本田及三菱共同對外宣布,他們之前簽署的旨在探討三方合作框架的諒解備忘錄已經終止。這意味著,這三家公司原計劃聯手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的宏偉藍圖已經徹底破滅。
據了解,在探討業務整合結構的過程中,日產與本田曾深入討論過多種方案。最初,雙方計劃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并由這兩家公司作為該控股公司的子公司進行合并。然而,隨著談判的深入,本田提出了一項令日產難以接受的條件:不僅要求日產在2026財年將營業利潤至少提升三倍,還希望將日產納入其體系內,作為子公司存在。這一提議顯然打破了雙方原本期望的平等合作架構,日產方面希望在合并中保持平等地位,而本田則希望掌握經營的主導權。因此,這一方案遭到了日產的強烈反對。
由于雙方在合并談判中的分歧難以調和,最終導致了合并計劃的流產。日產和本田在隨后分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當前電氣化時代市場日益動蕩的背景下,為了更快地做出決策并確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執行,雙方一致認為停止討論并終止諒解備忘錄是最明智的選擇。
隨著本田與日產合并計劃的擱淺,雷諾所持有的日產汽車36%股份的處理問題再次浮出水面。據相關媒體報道,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正在與雷諾就收購這部分股權進行深入磋商。事實上,在日產與本田宣布合并計劃之前,就已經有傳聞稱富士康有意投資日產汽車。如今合并計劃已經終止,這進一步增加了日產與富士康合作的可能性。
作為全球頂尖的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在電動車開放平臺MIH、固態電池技術以及智能駕駛艙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布局。與本田相比,富士康的合作條件或許不會那么苛刻,同時其在電動化轉型方面的技術和經驗也將為日產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日產完善的汽車制造流程和全球分銷網絡,也將助力富士康實現從電子代工向汽車制造的產業跨越。面對這樣的合作前景,我們不禁要問:日產與富士康的合作能否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