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日針對網絡流傳的“工廠電池產線起火”傳聞作出正式回應。公司發言人表示,事件起因于2024年電池車間設備調試階段,操作人員在手動模式下誤觸自動導引車(AGV),導致托運的電池包與設備發生磕碰,電芯劃傷引發短暫明火。火情被迅速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或波及其他生產區域。

小米方面強調,此次事件屬于生產調試過程中的操作偏差,與電池設計、材料或制造工藝無關。所有車型電池均通過國家標準認證,包括已上市的小米SU7和即將發布的小米YU7。針對同期流傳的“電池車間事件墻展示”視頻,公司澄清相關圖片為2024年初設備初期調試階段的檢測管理看板,所有問題已在量產前解決。
工業生產領域專家指出,新產線調試階段出現設備磨合問題屬于行業常態。通過反復測試與優化,企業能夠提升產線穩定性,為正式量產奠定基礎。小米汽車工廠采用高度自動化生產模式,此類調試過程有助于完善生產流程,對最終產品質量無實質性影響。
在產能方面,小米汽車迎來重要里程碑。11月20日,北京亦莊超級工廠舉行第50萬輛整車下線儀式。從2024年3月首款車型SU7發布到完成50萬輛交付,僅用時602天,刷新全球新能源車企最快紀錄。董事長雷軍表示,這一成就驗證了小米汽車從研發到服務的全體系能力。
財務數據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在三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經營收益達7億元。公司宣布本周將完成全年35萬輛交付目標,并預計最終交付量將突破40萬輛。高度智能化的工廠產能持續爬坡,為市場擴張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