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迎來一場技術革新,全固態電池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新引擎。記者獲悉,國內首條大容量全固態電池生產線已正式建成,目前處于小批量測試生產階段,標志著我國在固態電池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與傳統鋰離子電池不同,全固態電池采用全固態物質替代液態電解質,徹底消除了液體泄漏風險。這種結構創新不僅提升了電池安全性,還顯著提高了能量密度,為新能源汽車實現更長續航提供了技術支撐。據技術專家介紹,全固態電池的優勢源于生產環節的兩大突破性改進。
在負極制造工藝上,研發團隊采用干法技術將傳統三道獨立工序整合為一步完成。這種"三合一"工藝大幅縮短了生產周期,同時降低能耗約30%,效率提升超過40%。另一項核心突破在于電解質材料革新,自主研發的固態電解質不僅耐熱性能優異,還能有效抑制鋰枝晶生長,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安全問題。
廣汽集團率先實現技術轉化,其新建成的生產線具備60安時以上車規級全固態電池的量產能力。該集團新能源動力研發負責人透露,新型電池能量密度較現有產品提升近一倍,可使500公里續航車型直接升級至1000公里以上。目前研發團隊正針對整車集成開展最后驗證,計劃2026年啟動裝車測試,2027年后逐步擴大生產規模。

這項技術突破正在引發產業鏈連鎖反應。多家車企已與電池制造商展開合作洽談,上游材料企業也加速布局固態電解質產能。行業分析師指出,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將重塑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預計到2030年相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