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經濟領域,峰飛航空科技近日推出了一項創新性的“海空一體低空經濟解決方案”,引發行業廣泛關注。這一方案由“零碳水上機場”與“eVTOL航空器”共同構成,將低空基礎設施拓展至廣闊水域,有效解決了低空起降點選址難、部署慢、運維繁等難題。
該方案的核心亮點之一是全球首個由峰飛航空自主研發的eVTOL零碳水上機場。這一水上移動空港集成了起降平臺、光儲充能源保障、智能調度系統及通信配套等功能,可快速部署于江、河、湖、海等各類水域。其設計專為eVTOL航空器量身打造,采用純電驅動模式,寬大的甲板作為起降平臺,鋪設光伏板以實現能源自給,船艙則兼具候機廳與機務室功能,形成一個靈活部署的零碳水上機場。
在昆山淀山湖,峰飛航空進行了“海空一體”方案的首次公開演示。一架2噸級eVTOL航空器從零碳水上機場順利起飛,通過“水域+低空”的聯動模式,展示了零碳機場與eVTOL的協同作業能力。這一演示不僅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也為低空經濟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海空一體”解決方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滿足五大核心場景需求。在能源平臺運維方面,該方案能將運維人員與緊急備件的運送效率提升十倍以上;在應急救援領域,通過“無人機廣域搜救+eVTOL快速響應”的立體體系,可使反應時間縮短50%以上,大幅擴大搜救覆蓋范圍并提升生還率;在高頻通勤場景中,該方案可在城市內、沿海城市群、灣區及海島之間利用水域面積快捷部署起降點,搭建快速空中交通網絡;海空文旅方面,則為高端文旅注入“飛行+”元素,成為消費升級的新引擎;多艘水域移動機場快速組網形成的“分布式機場群”,可支持大規模、多任務協同作業,實現更廣覆蓋與更智能應用。
當前,低空經濟正從試點示范向系統化、規模化發展邁進。峰飛航空的“海空一體”方案通過激活海岸線、江河湖泊等“藍色國土”資源,為沿海沿江城市群、內陸水域城市提供了可快速落地的低空經濟解決方案。這一方案有望成為低空經濟與海洋經濟戰略協同的重要支點,推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據民航局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建成通用機場475個,較上年底凈增26個,其中A類通用機場172個。然而,與美國相比,我國通航起降設施在數量上仍存在較大差距,且分布區域不均衡,大部分功能較為單一。垂直起降機場、充換電設施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eVTOL快速商業化落地的主要瓶頸之一。峰飛航空的“海空一體”方案,無疑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