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上,新能源車型的展出規模空前,但傳統燃油車陣營的智能化突破同樣引發關注。一汽-大眾展臺成為焦點之一,其展示的燃油車智能化技術,正在打破行業長期存在的“智慧科技專屬電動車”的固有認知。

在模擬城市路況的體驗區,全新攬巡搭載的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展現了高度擬人化的決策能力。面對突然出現的障礙物,車輛沒有采取急剎方式,而是以平滑減速完成避讓;擁堵路段跟車時,系統自動保持安全距離,有效防止旁車加塞;自動變道功能則通過綜合判斷后方車輛速度與距離,選擇最佳時機完成操作。這些表現源于一汽-大眾與卓馭科技的深度合作,針對中國復雜交通環境進行了本土化算法優化。
技術團隊透露,系統設計融入了“老司機”的駕駛思維。例如在高速場景下,車輛會偏向車道內側行駛以擴大安全邊際;城區道路則靠近車道中心,降低與非機動車的擦碰風險。這種“本地化”設計理念,使智能化技術真正服務于實際駕駛需求,而非停留在參數堆砌層面。
一汽-大眾此次車展的智能化布局呈現全面覆蓋特征。全新攬巡、探岳L PHEV、速騰L、邁騰及攬境五款車型均搭載IQ.Pilot系統,實現從A級到B級、從轎車到SUV的全品類滲透。其中全新攬巡作為旗艦SUV,不僅配備15英寸懸浮中控屏與11.6英寸副駕屏,還通過門板IMD透光飾條、多彩氛圍燈等細節設計強化科技豪華感。動力系統搭載第五代EA888 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00kW,百公里加速僅需7秒,證明智能化與性能表現可以兼得。

混動領域的探索同樣值得關注。全新探岳L PHEV基于MQB evo平臺打造,采用1.5T高效混動發動機與新一代高壓電池組合,配備“5+X智慧座艙”。專屬的“PHEV”標識與“美濟藍”車身顏色,凸顯其新能源身份。該車型展現了一汽-大眾在油電雙能領域的平衡策略——既保持燃油車優勢,又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市場數據支撐著這種技術路線選擇。盡管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但燃油車仍占據近半市場份額。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吳迎凱強調:“智慧科技不應成為近半數消費者的技術壁壘。”其“油電混共進全智”戰略,正是基于對用戶多元化需求的深刻理解。
這種務實策略體現在產品開發的每個環節。從軟件交互邏輯到硬件布局,均經過用戶使用場景的深度打磨。例如IQ.Pilot系統重點優化高速巡航與擁堵跟車場景,直接解決駕駛者最疲憊的用車痛點。技術團隊拒絕堆砌參數,轉而追求“有溫度的使用體驗”,這種思維貫穿于一汽-大眾的智能化轉型全過程。
企業的戰略視野延伸至2026年后的產品規劃。屆時將推出11款全新車型,包括6款純電、2款插混、2款增程及1款燃油車型。這種多技術路線并舉的布局,既保持燃油車基本盤,又加速電動化轉型,智能化技術則作為核心能力賦能所有動力形式。吳迎凱表示:“沒有完美的技術路線,只有做到極致的產品。”
支撐這種轉型的,是3000萬用戶積累的品牌信任。速騰、寶來、邁騰等經典車型累計銷量突破430萬輛,定義了多個細分市場的標準。為回饋用戶,一汽-大眾推出“雙終身”質保、增換購現金禮等權益,將企業里程碑轉化為消費者實際利益,進一步強化情感紐帶。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一汽-大眾的實踐為傳統車企轉型提供了新范式。其證明燃油車與智能化技術并非對立關系,而是可以通過深度融合實現協同進化。這種路徑既避免激進轉型的風險,又防止技術掉隊,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選擇空間。隨著更多企業跟進燃油車技術迭代,相關供應鏈成本有望下降,最終惠及更廣泛用戶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