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最新院士增選結果,中交集團技術總監、首席專家汪雙杰成功當選,成為該領域又一位頂尖學術權威。這一殊榮不僅是對其個人科研成就的高度認可,也標志著中交集團在工程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再上新臺階。截至目前,該公司已擁有3名全職院士,在建筑央企中位居前列,充分展現了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科技硬實力。
汪雙杰1962年出生于安徽,1983年投身工程事業,現任中交集團首席專家,同時擔任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及青海花石峽凍土公路工程安全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主任。作為我國凍土公路領域的學術領軍人物,他深耕青藏高原凍土公路研究與實踐四十余載,帶領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題,推動我國凍土公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行業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在科研成果方面,汪雙杰團隊建立了在役公路病害處治與新建公路融沉防控的完整理論、技術和標準體系,成功破解強吸熱瀝青公路不均勻融沉大變形防控這一國際性難題。其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特等獎6項、一等獎12項,并榮獲國際路聯(IRF)全球道路成就獎等國際榮譽。他主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3部,出版專著9部,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1件,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成效顯著。
在工程實踐領域,汪雙杰主持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青藏公路、共玉高速公路等30余項重大工程科研設計。他突破強吸熱瀝青公路下凍土地基超2米大融沉防控技術瓶頸,構建了我國多年凍土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體系,并創建了道路工程領域唯一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凍土公路方向唯一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其團隊提出的20厘米變形控制標準下路基防融沉關鍵尺度理論,填補了行業空白;研發的在役公路融沉病害主動長效處治技術,使青藏公路病害率降低50%,延長全球首條瀝青公路使用壽命30年以上;創立的新建公路融沉變形能量平衡防控技術,引領國際凍土融沉防控范式,建成凍土高速公路示范工程,為全球高寒地區公路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
除科研成就外,汪雙杰還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等多項個人榮譽,并獲評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他的當選,不僅強化了中交集團在“五全四大五型”領域的頂尖科技人才優勢,更為企業新時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其示范引領作用將持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創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