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連續發布多條動態,針對外界關于小米汽車設計理念的爭議作出回應。他特別澄清,此前關于"車輛外觀設計優先級"的言論被部分網友誤讀,強調安全始終是小米汽車研發的核心準則。

雷軍在最新發布的微博中附上多張歷史截圖,這些內容可追溯至2023年至2024年間,詳細記錄了小米汽車研發團隊在安全領域的投入。他特別指出,小米SU7的研發嚴格遵循全球三大安全標準:2024版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五星、2023版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uro NCAP)五星以及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3G+認證,構建起覆蓋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電池安全及數據隱私安全的四維防護體系。
在車身結構設計方面,小米汽車采用創新的MI鎧甲籠式鋼鋁混合架構,高強度鋼材與鋁合金材料占比高達90.1%,關鍵部位使用抗拉強度達2000MPa的超高強度鋼,整車扭轉剛度突破51,000N·m/deg。這種設計在碰撞測試中展現出優異表現,能夠有效分散沖擊力并保持乘員艙完整性。

針對電池安全這一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痛點,小米采取全鏈路自研策略。其自建的電池包工廠采用14層物理防護結構,配備17層高壓絕緣設計,創新應用雙大面主動冷卻技術(水冷面積達7.8㎡)及165片氣凝膠隔熱材料。行業首創的電芯倒置技術使熱失控時噴射方向遠離乘員艙,配合IP6K9K級密封標準,確保電池包在極端環境下仍能保持安全穩定。據公開測試數據顯示,該電池包通過超1000項安全驗證,測試項目數量達到國標要求的20倍。
面對網絡上的爭議言論,雷軍坦言部分網友存在斷章取義現象。他重申:"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小米汽車從研發初期就將安全作為不可妥協的底線。"這種堅持在SU7的研發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從材料選擇到結構驗證,每個環節都經過嚴苛測試,最終形成覆蓋全場景的安全防護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