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為藥物研發、疫苗設計等領域帶來突破性機遇的同時,也引發了關于其可能被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擔憂。為應對這一潛在威脅,OpenAI近日宣布領投一家專注于生物安全防御的新興企業——Red Queen Bio,完成1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此次投資標志著OpenAI在風險管控領域邁出重要一步,旨在通過技術創新構建行業防御體系。
Red Queen Bio由科幻作家兼科技企業家Hannu Rajaniemi聯合創立,其核心使命是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防御能力與潛在威脅保持同步。公司名稱靈感源自路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寓意生物技術進步的加速性,強調“必須比威脅跑得更快”的防御理念。該企業將結合人工智能模型與傳統實驗室技術,開發針對新型生物風險的識別與防御策略。
此次融資由OpenAI主導,Cerberus Ventures、Fifty Years和Halcyon Futures等機構參與跟投。值得關注的是,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及董事Nicole Seligman雖獲得公司股份,但未參與具體投資決策。據公司發言人透露,該筆投資由首席合規官及獨立董事會成員組成的專項小組審查批準,確保決策過程符合合規要求。
OpenAI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指出,技術創新是提升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的核心路徑。他透露,公司上月已投資生物安全軟件企業Valthos,未來將持續支持同類初創企業。這一戰略布局反映了OpenAI對AI倫理的深度思考——既要推動技術進步,也需構建相應的安全防護網。
Red Queen Bio的成立與mRNA治療公司Helix Nano的拆分密切相關。后者在藥物設計中廣泛應用AI技術,并與OpenAI合作開展生物風險測試。這種技術積累為新公司的防御策略研發提供了重要基礎。業內專家分析,AI在生物領域的雙刃劍效應日益凸顯:一方面可加速新藥開發,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惡意利用設計更危險的病原體。
根據融資計劃,Red Queen Bio將優先構建風險監測系統,利用AI分析生物數據中的異常模式,同時開發針對性的干預技術。其研發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快速檢測新型生物制劑、阻斷惡意基因編輯路徑、以及建立全球生物安全預警網絡。這些努力與OpenAI近期發布的AI安全研究報告形成呼應,均強調“防御性創新”的緊迫性。
劃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