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極客Tim戴著Rokid樂奇眼鏡出現在杭州新品發布會現場時,這款智能眼鏡再次成為行業焦點。這位以嚴苛著稱的內容創作者,用最真實的體驗驗證了智能設備與日常生活的融合可能——無需刻意操作,智能服務自然滲透于生活場景,這種"無感化"體驗正重新定義著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作為全球眼鏡業巨頭依視路旗下時尚品牌,BOLON暴龍此次與Rokid樂奇的深度合作,標志著智能眼鏡行業進入美學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階段。雙方聯合推出的38.5克超輕AI智能眼鏡,在保留核心交互功能的同時,通過經典D型鏡框設計和空氣鼻托工藝,將電子設備轉化為時尚配飾。這種轉變背后,是行業對"智能設備日常化"的深刻認知:只有當科技隱入設計,用戶才愿意長期佩戴。
Rokid樂奇眼鏡的突破性在于重構了人機交互邏輯。其顯示系統采用動態觸發機制,僅在用戶需要提詞、翻譯或導航時才激活光波導顯示,避免持續亮屏帶來的視覺干擾。隱藏式光柵設計使外界難以察覺顯示畫面,配合不足50克的整機重量,讓設備首先成為一副合格的日常眼鏡。這種"按需智能"的設計哲學,解決了傳統智能設備"功能堆砌卻難用"的痛點。
在系統層面,Rokid樂奇通過持續200余項的功能迭代,構建起完整的生態服務體系。用戶可通過語音喚醒或鏡腿觸控,完成支付、會議記錄、航班提醒等操作,AI助手"樂奇"能在0.3秒內完成場景識別與指令響應。這種零學習成本的交互方式,使得單臺設備日均佩戴時長接近8小時,累計使用次數突破1500萬次,數據背后是用戶對"隱形智能"的真實認可。
行業格局的演變印證著Rokid樂奇的引領地位。從meta、谷歌到阿里、聯想,全球科技企業紛紛跟進帶顯示功能的AI拍攝眼鏡,產品形態逐漸向Rokid樂奇首創的路線靠攏。這種收斂并非偶然,而是市場對"更輕、更實用、更生活化"產品的集體選擇。2025年中超過25萬部的訂單量,以及海外眾籌361萬美元的紀錄,用市場數據驗證了技術路線的正確性。
依視路的戰略選擇揭示著產業變革的深層邏輯。這家擁有Ray-Ban meta合作經驗的眼鏡巨頭,將賭注押在Rokid樂奇的技術確定性上。從光學顯示到多模態AI,從YodaOS自研系統到開發者生態,Rokid樂奇在底層技術構建的護城河,配合BOLON在時尚設計領域的積累,形成了"科技+美學"的雙重優勢。這種互補不僅體現在產品層面,更在于對智能設備本質的理解——技術應服務于生活,而非凌駕于生活之上。
在CES 2025、WAIC 2025等科技盛會上,Rokid樂奇創始人Misa的"眼鏡發言稿"演示已成為經典案例。當AI點咖啡、搜同款購物、智能聽歌等場景通過眼鏡自然實現時,技術真正退居幕后,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無形助手。這種轉變與Tim的體驗形成呼應:智能設備最好的狀態,是讓人忘記其存在,卻時刻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
隨著支付寶、京東、航班管家等數字服務接入,Rokid樂奇正在構建智能眼鏡的生態閉環。開放SDK吸引開發者入駐,打通高德導航、支付寶支付等核心服務,這些布局將關鍵生活場景串聯到眼鏡終端。當科技預言家凱文·凱利專程造訪體驗,當影視創作者自愿站臺推廣,這些跨界認可印證著:Rokid樂奇探索的不僅是產品形態,更是人機共生的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