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的鄂爾多斯中北部,全球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正以創新技術重塑運維模式。百萬塊湛藍光伏板在金色沙丘間鋪展成壯觀的“藍色海洋”,而支撐這片能源綠洲高效運轉的,是一套由無人機與智能機場構成的智慧巡檢體系。值班人員輕點鼠標,無人機便從大疆機場騰空而起,僅用40分鐘即可完成巡檢、故障識別與報告生成的全流程作業。
這片占地3.2萬畝的光伏治沙電站,曾因運維難題陷入困境。為兼顧生態修復與發電效率,光伏板離地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導致傳統人工巡檢效率低下——200余萬關鍵設備需180天才能完成全面檢查,且僅能通過目視判斷表面問題,難以檢測熱斑、二極管故障等潛在隱患。大疆行業應用能源業務代表于洋洋指出,無人機搭載的高清可見光與紅外熱成像雙模式,可精準捕捉組件溫度異常,突破地形限制實現全方位檢測,故障識別準確率已突破95%。
三峽蒙能公司的實踐印證了技術變革的力量。其生產技術部高級主管劉暢透露,傳統人工巡檢需4人手持紅外設備,每日僅能覆蓋1000塊組件;而無人機自主巡檢后,先導光儲電站日均檢測量達3萬塊,整站巡檢周期縮短至36天,效率提升26倍。這種飛躍源于無人機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在暴雪、沙塵等極端天氣下,智能機場仍能保障設備穩定運行,為“光伏+治沙”模式提供技術護城河。
技術革新正推動新能源項目全周期智能化升級。內蒙古華能庫布齊能源有限公司在200萬千瓦光伏先導工程中,將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應用于規劃階段,僅用兩周即完成6萬多畝場址地形測繪,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近9倍。項目投運后,全自動化巡檢方案覆蓋62萬根管樁與近400萬塊光伏板,為后續數智化建設積累經驗。中廣核湖北公司的實踐同樣具有標桿意義:其檢修中心主任董超介紹,2022年以來無人機巡檢已覆蓋湖北區域31座場站,對1.039GW光伏組件與523臺風機葉片實現精細化運維,效率提升10至20倍。
目前,大疆機場已部署于全國1000余座新能源電站,無人機巡檢方案在國內場站覆蓋率達50%。從高原盆地到沙暴頻發區,這套系統正以“安全、智能、可靠”的核心優勢,支撐起長達400公里的“光伏長城”運維屏障,讓綠色能源在沙漠腹地穩健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