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的城市上空,一場由科技驅動的變革正悄然展開。一架無人機從機巢起飛,掠過城市水域時,其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實時捕捉河面漂浮物、水體顏色等信息,并通過系統回傳至控制中心。這一場景背后,是一張為低空飛行器量身定制的“空中導航地圖”——它不僅能讓無人機精準規劃航線,還能像汽車導航一樣避開障礙物,高效完成水面監測等任務。
這張地圖的誕生,源于武漢多家科技企業的協同創新。由開普勒衛星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鳴飛偉業、縱橫天地等7家企業,在武昌區成立了“湖北省北斗+低空制造業創新中心”。依托“珞珈衛星”0.5米分辨率的衛星影像,團隊開發出湖北省首個三維厘米級無人機遙感地圖,目前已在武漢部分城區的電力巡檢、水域監測、森林防火等領域試點應用。
“傳統二維地圖無法標注高樓、高壓線等立體障礙,導致無人機飛行場景受限。”開普勒衛星總經理毛曉柳指出,新研發的地圖通過三維技術,精確標注了樹木、電線、湖泊、建筑等物體的高度和位置,相當于在數字世界中“復刻”了城市立體場景。無人機搭載這套系統后,不僅能清晰辨識低空中的細節,還能實現自動避障,大幅提升飛行安全性。
支撐這一技術的,是開普勒衛星自主研發的天地一體化導航增強系統。通過全國4000多座地基增強站,該系統將北斗導航的定位精度從米級提升至厘米級,讓無人機能精準感知自身位置。同時,結合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和測繪數據,厘米級三維地圖為無人機提供了“高清視野”,使其在復雜環境中也能“看清路、走對道”。
“通過規劃環境地理坐標,空域被轉化為可調度的航線網絡,提高了無人機在運輸、巡檢等任務中的效率。”毛曉柳介紹,未來,安全巡檢、低空物流、應急消防、觀光旅游等多類飛行器,都將在這一“立體路網”中有序飛行,避免空中擁堵。
目前,這張“空中導航地圖”已覆蓋武漢部分城區,創新中心正推動其向全國推廣,目標是打造全國首個低空經濟無人機三維精準導航地圖。武昌區憑借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等十余個國家級平臺,以及全國北斗領域半數以上院士團隊的資源優勢,已培育40余家北斗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5G+北斗、應急+北斗、測量+北斗等數字化應用場景,未來將打造“小而精、特而強”的北斗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