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2025年第4號),由中國中煤牽頭研發的世界首臺套耦合副產煤氣600MW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成功入選。這一突破性成果標志著我國在煤電與冶金行業協同降碳領域邁出關鍵一步,填補了國際600MW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大比例煤氣摻燒技術的空白。
該裝備首次在600MW級鍋爐上實現大比例摻燒鋼鐵廠副產煤氣,通過創新多燃料協同燃燒系統,成功攻克低熱值煤氣燃燒穩定性難題。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爐煤氣、焦爐煤氣等副產品,過去因熱值低、供應波動大,常被直接排放或低效利用。新研發的鍋爐系統融合"超超臨界二次再熱"與靈活調峰技術,既能滿足上海地區能源保供需求,又可適配寶鋼煤氣產出的動態變化。
技術團隊在設計中預留了綠氨摻燒接口,使設備具備多燃料組合燃燒能力。據測算,該鍋爐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百萬噸,節約燃煤約76萬噸,推動工業廢氣從"環境負擔"轉化為"能源資源"。這種轉化模式不僅降低了冶金行業的碳排放壓力,也為煤電行業開辟了新的清潔利用路徑。
該裝備將應用于中煤寶山2×650MW超超臨界煤電(煤氣摻燒)替代擴建項目,形成"鋼鐵副產氣-高效發電-能源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處理寶鋼產生的數億立方米副產煤氣,實現工業廢氣的高值化利用。這種跨行業協同模式為傳統重工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方案。
業內專家指出,這項技術突破解決了長期困擾冶金行業的副產煤氣利用難題,同時提升了煤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和環保水平。其多燃料適配特性使設備能夠根據不同工業園區的廢氣特性進行定制化改造,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該項目的實施將推動我國能源裝備制造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