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開幕式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以《推動新能源產業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為主題發表演講,系統闡述了公司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創新成果與戰略布局。其中,換電模式的技術突破與多元電池技術矩陣的構建成為核心亮點。
曾毓群重點介紹了“車電分離”換電模式的商業化進展。寧德時代打造的“巧克力換電聯盟”已在全國45個城市落地,預計年底將建成1000座換電站,未來規劃在全球布局3萬座。基于該體系,寧德時代與京東、廣汽聯合推出的“國民好車”項目正式亮相。這款車型搭載寧德時代最新耐高溫電池,通過結構創新實現無水冷設計,在提升電池壽命的同時顯著增強安全性。更關鍵的是,換電架構可無縫兼容固態電池技術,確保用戶始終能升級至前沿技術產品。
在電池技術多元化布局方面,寧德時代展示了覆蓋全場景的解決方案。第四代磷酸鐵鋰電池已實現量產,其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及功率特性全面超越行業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產品,第五代產品更在能量密度與循環次數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三元電池體系則通過麒麟、驍遙等品牌實現技術下沉,憑借高能量密度特性占據高端市場。針對北方高緯度地區,鈉離子電池“鈉新”通過減少鋰資源依賴,在低溫性能與安全性方面表現優異,有望加速當地新能源汽車普及。
定制化電池技術成為另一創新焦點。驍遙“雙核”電池支持多材料體系自由組合,可根據不同車型需求靈活調整配方,實現從家用轎車到商用重卡的全場景覆蓋。而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的研究與產業化進程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為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迭代奠定基礎。
業內人士分析,寧德時代通過換電模式重構電池使用邏輯,配合多元化技術矩陣,不僅解決了用戶續航焦慮與成本痛點,更構建起覆蓋材料研發、生產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完整生態。這種“技術+模式”的雙輪驅動戰略,或將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