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硬件領域風起云涌,不少產品高調宣稱要“取代手機”,卻大多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AI Pin上市不久便宣告破產,銷量僅萬余臺;Rabbit R1雖預售火爆,但最終活躍用戶寥寥無幾。這些產品試圖顛覆手機生態,卻無一成功,反而陷入“短命”怪圈。
在一片“涼涼”聲中,一款名為Plaud的AI硬件卻悄然崛起。它沒有高喊“干掉手機”,而是以“兼容手機”的姿態,憑借百萬級銷量和盈利表現,成為行業黑馬。這款產品的核心形態并非傳統錄音筆,而是一張厚度僅2.99毫米的卡片,可搭配官方皮套通過MagSafe吸附在iPhone背面,隱蔽性極強。國慶期間,用戶攜帶Plaud出行數日,竟無人察覺其錄音功能,誤以為只是卡包。
Plaud的操作設計極簡:錄音時,輕按唯一實體鍵即可高亮當前一分鐘內容,便于后續查找。錄音完成后,通過配套App可自動轉寫為文字,并利用AI進行總結、提煉。用戶還能在App內同步拍照,照片會以時間戳形式嵌入錄音時間軸,實現“聲畫同步”回顧。對于頻繁參加發布會的用戶而言,這一功能堪稱“會議神器”——拍照記錄現場,錄音自動生成總結,大幅提升整理效率。
面對“手機錄音是否足夠”的質疑,Plaud的優勢在于解決痛點。以iPhone為例,若未設置快捷指令,錄音需多次操作屏幕;而Plaud吸附于手機背面,無需額外攜帶,且不會因電話接入中斷錄音。它還支持通話錄音,解決了iPhone用戶的長期困擾。電量方面,Plaud獨立供電,官方宣稱可連續錄音30小時、待機60天,避免手機因長時間錄音耗電過快的問題。
然而,Plaud并非完美。其磁吸保護殼使整體重量達56克,吸附于iPhone后(163克+56克)總重接近iPhone 17 Pro Max(231克),且重量集中于手機下半部分,改變了用戶熟悉的握持手感。定價方面,Plaud Note Pro售價1299元,但免費轉寫時長僅300分鐘/月;若需無限制轉寫,需支付1099元/年的卓越會員費,性價比備受爭議。相比之下,339元/年的專業會員更受青睞,其限制為1200分鐘/月,對多數用戶已足夠。
Plaud的成功,或許為AI硬件行業提供了新思路。其合伙人莫子皓在訪談中指出,AI Pin和Rabbit R1的失敗證明,正面挑戰手機生態無異于“蚍蜉撼樹”。Plaud的聰明之處在于“兼容”而非“取代”——通過軟硬結合,補強手機功能,而非顛覆現有生態。莫子皓認為,缺乏Agent(智能體)能力的硬件難以升級,例如某些影像產品僅能回答“三天前此時在做什么”,而用戶對此類信息并無需求。他強調,Plaud的設計基于“對”的理念,而非流量驅動或AB測試,更注重智能邊界外的“幻覺”帶來的創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