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慧農業博覽會近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與傳統農業展會不同,本屆展會現場不見傳統農具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由大數據平臺、物聯網傳感器和AI算法模型構成的"數字農具",勾勒出未來農業的科技圖景。
中國電信廣西公司以"翼聯萬物,智興三農"為主題,攜"千萬龘云"平臺和"神農一號"大模型等智慧農業創新成果亮相。展區通過實物演示、互動體驗等方式,系統展示了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深度應用,吸引眾多行業專家和觀眾駐足交流。
在數字基礎設施構建方面,該公司打造的"千萬龘云"平臺成為焦點。該平臺整合了高標準農田智能管護、糧食作物遙感監測、防返貧動態監測等12類數字化應用,通過云端數據處理實現農業管理與鄉村治理的精準化。同步推出的"神農一號"大模型則聚焦生產一線,提供農技指導、病蟲害識別、市場分析等20余項智能服務,將農業數據轉化為生產決策的"智慧大腦"。
在南寧智慧種植產業園,依托"慧種植"平臺構建的AI監管系統已投入使用。系統為每個大棚設施賦予唯一數字身份,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溫濕度、光照等數據,結合AI算法實現生長環境精準調控。這種"數字管家"模式使傳統種植戶能夠輕松掌握智能化生產技術。
針對水產養殖領域開發的"慧養漁"平臺,通過整合氣象、水質、溶氧等傳感器數據,利用AI模型自動生成投喂方案和病害預警。在廣西某漁業園區,該平臺使餌料利用率提升18%,病害發生率下降25%,推動傳統養殖向智能化轉型。
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中國電信構建的智慧冷鏈溯源體系覆蓋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鏈條。通過在運輸車輛安裝溫濕度傳感器,結合路徑優化算法,使生鮮農產品損耗率降低至3%以下。在崇左市某糖料蔗種植基地,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甘蔗從種植到加工的全過程信息。
作為全國重要的糖料蔗生產基地,廣西糖業年產量占全國六成以上。中國電信將"神農一號"大模型與糖業生產深度融合,在崇左市推出糖料蔗種植數智服務系統。該系統提供土壤墑情監測、砍運調度優化、糖價預測等專項服務,助力"中國糖都"實現每畝甘蔗增產1.2噸,制糖成本降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