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于11月6日正式啟幕。這場以“AI共生、智啟未來”為主題的科技盛會,吸引了來自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的670家企業與機構參展,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最新突破。
在博覽會精品首發環節,十項前沿成果首次亮相。其中,浪潮云洲推出的“工程機械行業大模型工匠一體機”引發行業關注。該設備通過將工業機理與大模型深度融合,將一線工匠的經驗轉化為可訓練的模型參數,構建起覆蓋46個典型場景的全棧式AI平臺。據項目負責人劉星介紹,在復雜焊接場景中,系統可實時診斷焊接氣孔并優化工藝參數,使焊接質量提升30%以上。
工業場景的智能化轉型成為焦點。群核科技發布的SpatialTwin云原生工業AI孿生平臺,整合了空間大模型、數字孿生與實時渲染技術。企業資深副總裁吳鍇亮指出,該平臺可實現工廠從設計規劃到智慧運維的全鏈路數字化,尤其在具身機器人仿真訓練方面,將傳統數月的調試周期縮短至數周。
算力基礎設施的革新同樣引人注目。國星宇航宣布啟動“零碳太空計算中心”建設,通過衛星集群構建太空邊緣計算網絡,滿足低軌衛星與地面AI應用的算力需求。中科曙光則推出單機柜級640卡超節點scaleX640,采用液冷技術與異構計算架構,使國產智能算力的能效比提升40%。公司總裁助理杜夏威表示:“通過軟硬件協同優化,我們正在打破算力瓶頸,為前沿大模型訓練提供更高效的支撐。”
在同期舉行的領先科技獎頒獎典禮上,17個項目從全球300余項申報中脫穎而出。百度“劇本驅動多模協同的高擬真數字人技術”位列其中,該技術已生成超10萬個數字人,廣泛應用于電商直播、在線教育等領域。首席技術官王海峰透露,下一代數字人將具備更強的情感交互能力,計劃在2026年前實現百萬級部署。
阿里巴巴的開源戰略成為另一熱點。集團合伙人聞佳宣布,通義千問大模型系列已開源300余個版本,覆蓋語言、視覺、編程等12個方向。她強調:“通過持續開源,我們正在構建開放協同的AI生態,目前全球開發者社區已突破500萬人。”
展會現場,人形機器人疊衣服、量子計算模擬器等互動體驗區排起長隊。據組委會統計,開幕首日參觀人數突破2.3萬人次,其中海外觀眾占比達18%。多家參展企業表示,將加大在工業AI、具身智能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搶占數字化新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