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旗下AI生圖模型近期引發廣泛關注,其昵稱“Nano Banana”的由來頗具戲劇性。據產品負責人David Sharon在最新一期《Made by Google》播客中透露,這款模型本名實為Gemini 2.5 Flash Image,而廣為人知的昵稱竟源于一次深夜的臨時起意。
故事發生在LM Arena基準網站的匿名測試環節。為隱藏模型真實身份,產品經理Nina需臨時填寫名稱。凌晨兩點半,她隨手寫下“Nano Banana”作為占位符。這個充滿趣味性的組合意外走紅網絡,用戶紛紛用該昵稱指代這款模型,谷歌最終決定順應民意將其正式沿用。團隊甚至在Gemini應用中添加香蕉圖標標注模型位置,將這一巧合轉化為品牌記憶點。
技術層面,該模型的人物面部還原能力成為核心亮點。David Sharon特別指出,與傳統AI生成圖像不同,其輸出的角色能高度貼合真實人物特征,而非僅呈現相似版本。這種突破性表現直接推動了模型的快速傳播,尤其在社交媒體平臺引發創作熱潮。
全球用戶已開發出多樣化玩法。源自泰國的“人偶”提示語僅需90個單詞,即可生成特定風格圖像;寶麗來拼貼風照片與老照片修復功能同樣受歡迎。針對安全考量,團隊采取雙重標記機制:所有生成圖片均帶有可見水印及隱形SynthID標識,確保內容可追溯性。
對于新用戶,David Sharon建議從基礎操作入手。Gemini應用內置多種模板,例如上傳照片即可生成“人偶”形象,后續可自由調整服裝、場景或年代設定。這種低門檻的創作方式,正吸引越來越多用戶探索AI圖像生成的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