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光伏行業正在醞釀一場重大整合——由多家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的多晶硅產業聯合體已進入實質性籌備階段。據透露,該平臺將通過"承債式"收購模式整合行業資源,預計設立總規模達700億元的產業基金,其中百億級自有資金將撬動七倍規模的資本運作。
這場整合浪潮始于今年5月,當時數家頭部企業率先啟動并購重組談判。最新進展顯示,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10月28日公開確認,已有17家主要硅料生產企業就組建行業聯合體達成共識,整合工作預計在2025年全面完成。知情人士透露,聯合體將采用"頭部企業+金融機構"的資本架構,核心成員不超過10家行業龍頭。
根據多方信息拼湊出的整合方案顯示,新設立的平臺公司將承擔雙重使命:一方面通過資本運作收購中小企業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建立全行業產銷協調機制。具體操作層面,被整合企業面臨兩種選擇——以資本入股方式成為平臺股東,或通過資產置換獲取現金退出。這種設計既保障了行業資本的集中度,又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轉型通道。
業內分析指出,此次整合直指當前光伏產業最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通過建立統一的產銷平臺,行業有望實現產能出清與資源優化配置的雙重目標。某參與談判的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種整合模式既能避免惡性價格戰,又能推動技術升級,是行業走出困境的關鍵一步。"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整合將采用創新的"承債式"收購模式。這種運作方式允許收購方在承接被收購企業債務的同時,通過資產重組實現輕裝上陣。據測算,700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若按1:7的杠桿比例運作,實際可調動資金將超過5000億元,為行業整合提供充足彈藥。
隨著整合方案逐步明朗,硅料市場已出現明顯預期變化。多家機構預測,若整合按計劃推進,2025年后國內硅料產能集中度將大幅提升,行業前五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突破80%。這種結構性調整或將重塑全球光伏產業鏈格局,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