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工業正加速邁向科技自立自強新階段。隨著國家深地戰略深入推進,川慶鉆探工程公司牽頭研發的全球首套大通徑全電驅精細控壓鉆井系統,成功破解萬米級深井鉆探技術瓶頸,標志著我國在深地工程裝備領域實現重大突破。該系統近日入選國家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成果已形成21項發明專利和10項軟件著作權。
面對全球油氣開發向萬米級超深層發展的趨勢,傳統鉆井技術遭遇嚴峻挑戰。我國70.3%的油氣資源蘊藏于深層超深層領域,當井深突破萬米后,上部井段尺寸擴大導致多重技術難題:高壓環境下固體顆粒堵塞引發的自節流效應、管線沖蝕加劇、旋轉總成異常磨損,以及井口壓力調控精度不足等問題,使常規裝備難以滿足安全鉆進需求。這些技術瓶頸直接制約著深層油氣資源的有效開發。
川慶鉆探聯合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學等單位,在"全過程精細控壓鉆完井技術"基礎上,歷時三年攻關完成CQMPD-Max系統研發。該系統通過三大技術創新實現跨越:680毫米電驅旋轉防噴器突破高壓密封技術,可在35兆帕壓力下穩定運行;寬線性筒式節流閥與無級調速執行器組合,使節流系統通徑從87毫米擴展至130毫米,適應120升/秒超大排量;智能控制算法將壓力控制精度從±0.2兆帕提升至±0.07兆帕,配合遠程-本地一體化平臺,實現專家遠程指導與現場操作的高效協同。
這套完全國產化的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100%,帶動質量流量計、特種密封件等配套產業升級。其第八級技術成熟度確保在特深井、水平井等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性,通過實時監測井底壓力并自動調整,有效防止溢流事故。據測算,隨著萬米級鉆井需求增長,該系統年應用量有望突破100井次,創造顯著經濟效益。
"我們通過全電驅架構實現了壓力控制的革命性變革。"項目技術負責人李枝林介紹,系統摒棄傳統液壓驅動,采用高精度電機直接控制,達成亞秒級響應和微米級調節。這種"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控制模式,使鉆井過程如同"精準制導",在川渝、塔里木等地的實際應用中,成功應對長裸眼段、多壓力系統共存等復雜地質條件。
目前,該系統已形成"研發-制造-維保-服務"完整產業鏈,覆蓋從95毫米到680毫米的全尺寸井眼控壓需求。在土庫曼斯坦等海外項目的實踐中,其適應性得到充分驗證。研發團隊正推進中亞、中東等地區的推廣計劃,通過搶占萬米級安全鉆井技術制高點,助力我國鉆井裝備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與研發的一級工程師唐貴指出,系統的大通徑設計在保持結構強度的同時,將通徑擴大至常規系統的1.5倍以上,配合智能監測系統對壓力、溫度、流量等參數的實時感知,構建起多維度風險防控體系。這種技術突破不僅填補了國際空白,更為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高效開發提供了關鍵裝備支撐。











